正文

第19節(jié):仇恨的種子(4)

日本明治維新:幕末血風(fēng) 作者:櫻雪丸


一套班子就這么搞起來了,那么,該干活了。

首先要做的,是去朝廷那里把之前捅出來的婁子給補了。

長野主膳從江戶跑到了京都,找到了天皇,反復(fù)進行了游說,闡述了開國對于整個日本國家前途命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對于抗旨不遵簽訂條約的事情進行了深刻的檢討和懺悔,還表示,這實在是出于無奈,對朝廷以及天皇本人絕對沒有一絲一毫的不尊重。

要換了前幾代天皇,一看幕府都如此誠懇地跑來溝通了,估計口頭批評兩句,教育幾下,這事兒也就這么算過去了。

可現(xiàn)在行不通了,因為現(xiàn)在的天皇跟以前的有些區(qū)別,人家是百年一遇的強硬派。

根據(jù)日本自古以來的認(rèn)知和傳統(tǒng),天皇作為神的存在而非人類,所以是沒有姓名的,只有稱號,一般稱號來源有三個,分別是他本身的諱號、謚號以及執(zhí)政時期的年號。明治天皇以前的天皇,每位都能有多個年號,所以他們的稱號就只有謚號和諱號,明治之后采用了一皇一紀(jì)元的辦法,也就是一個天皇執(zhí)政時間再長也只有一個年號,并取消了謚號,所以從那以后,天皇的稱號就只有諱號和年號兩個了,以裕仁天皇為例,裕仁就是他的諱號,而他的年號因為叫昭和,所以他也被稱做昭和天皇。

目前這位強硬派天皇的諱號叫做統(tǒng)仁,但是人們更愿意用他的謚號來作為他的稱號,所以一般我們將其稱為孝明天皇。

孝明這哥們兒雖然年輕,當(dāng)時也就 30不到一點,但是對于恢復(fù)皇權(quán)的欲望確實是非常強烈的,他并不甘心自己堂堂一個神就這么被幕府給隨意擺布,而且他對于外國的事物有著一種不知源于何處的痛恨感,一聽到外國怎么怎么就會勃然大怒,屬于那年頭日本的頭號憤青。

他對于無視自己旨意強行簽訂喪權(quán)辱國的賣國條約的井伊直弼,自然也是抱著一種不共戴天的仇恨。

所以,盡管長野主膳跪在下面說得是唾沫星子亂飛兩眼都快翻白了,但孝明天皇依然只是淡淡地表示,知道了,你辛苦了,可以下去歇著了。

沒能得到朝廷好臉色的井伊直弼并不氣餒,他一邊讓長野主膳再接再厲接著游說,一邊開始想新的辦法。

不過很不幸的是,辦法還沒想出來,事兒倒是先出了。

七月六日,第十三代將軍德川家定過世了,年僅 35歲。

這位史上最有惡搞天賦的將軍并沒有留下一個兒子,所以,將軍的繼承人就成為了當(dāng)時日本政壇爭論的焦點。

說焦點前,我先來介紹一下德川幕府的將軍繼承權(quán)問題。

在將軍有自己的兒子的情況下,他的繼承人是自己最年長的那個活著的兒子,這是常識,就不多說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