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愛是不是思想的產(chǎn)物?

世界在你心中 作者:(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另外還有整個攸關(guān)愛的議題。你有沒有思考過這件事?愛是不是思想的產(chǎn)物?愛能不能借由思想而培育出來,變成一種習(xí)慣?愛是一種享樂嗎?我們所認識的愛,大多是一種對享樂的追求。如果愛是一種享樂,那么愛也一定有恐懼,不是嗎?

但什么是享樂?我們并不是在否定享樂,我們并不是在說你不能享樂,如果是這樣就太荒謬了。然而享樂到底是什么?你見到昨天傍晚的夕陽,在覺知到它的那一刻,你心中既沒有苦也沒有樂,只有與現(xiàn)實的立即接觸。但是幾分鐘過后,你就開始思索這美景有多么令人愉悅。性也是同樣一回事。你會建構(gòu)一堆的意象及畫面來對它左思右想,對它的妄想會帶給你一種愉悅感。同樣地,一想到快樂會消失,你就會生起恐懼,譬如未來可能會失業(yè),單獨一人,沒有人愛,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等等。這種種思維的機制往往會引起痛苦與快樂的反應(yīng)。

愛是否能像種植物一樣加以培育?愛是否能借由思想而培育出來?我們已經(jīng)知道思想會助長快樂及痛苦,我們必須去覺察什么是愛。覺察而不是累積別人對愛的說法,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我們必須覺察它,觀察它才行。愛,絕不能借由思想而培育出來,愛是截然不同的一種東西。

透過敏感度、理智以及從其中產(chǎn)生的秩序,我們的心就能了解失序是怎么形成的,然后就能擺脫掉它。從了解失序之中發(fā)展出來的紀律,往往能使我們巧遇所謂的"愛"這個東西--被政客、僧侶、丈夫或妻子摧毀掉的東西。

了解愛就是了解了死亡是什么。如果我們不讓過去的種種死掉,如何能有愛呢?如果我們不讓自己的形象或妻子的形象消失,如何能有愛呢?

這一切都是冥想的奧妙及美。覺察到這一切之后,我們就會巧遇某個東西:一種富有宗教情操的空寂之心。宗教并不是一種組織化的信仰--里面有神,有僧侶。宗教乃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自由自在、天真無邪、徹底空寂的心--這樣的心是沒有任何局限的。

問:如果有人不具足這樣的心會怎么樣?

克:我們?yōu)槭裁磿f"如果有人不具足"?那個"人"是誰?其實我們應(yīng)該問的是:如果我不具足會怎么樣?假設(shè)我沒有這么敏銳、清晰的心,該怎么辦?這不正是我們應(yīng)該問的問題嗎?我們的心是困惑的,不是嗎?我們正活在困惑之中。我們到底該怎么辦?如果我很愚笨,先生,那么企圖讓自己的愚笨減輕一些、變得聰明一點,是沒有用的。首先我必須知道自己是愚笨的、遲鈍的。承認自己是個傻子,不是口頭上說說,而是真的承認自己是個傻子,那么你就覺醒了,就不再是個傻子了。但如果你對自己的真相一味地抗拒,你的愚笨就會變得愈來愈嚴重。世人眼中最高的智慧就是變得非常聰明、非常復(fù)雜、非常博學(xué)。我不明白人為什么要在腦袋里裝那么多的學(xué)問,為什么不把這些學(xué)問留在圖書館的書架上?計算機也是非常博學(xué)的,但博學(xué)跟智慧一點也扯不上關(guān)系。如實地看見事物的真相,包括我們內(nèi)心里的東西,而不跟我們的真相起沖突,就必須有一顆極為單純而富有智慧的心。我是個傻子,我是個說謊者,我很生氣等等:我觀察眼前的真相,我覺知著它而不去依賴任何一個權(quán)威,也不抗拒它,更不產(chǎn)生"我必須變得不同"之類的念頭。

問:當(dāng)我企圖覺察時,我發(fā)現(xiàn)我就無法真的覺察了。

克:覺知是不是從不知不覺之中產(chǎn)生的?

問:不是的。然而到底是什么東西制造出了覺知,它是如何出現(xiàn)的?

克:首先,什么是覺知?當(dāng)你在覺知時,你的頭腦、你的心、你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你的眼耳,是同時并用的。所謂的全然觀照就是這種狀態(tài)。若是沒有任何抗拒,也沒有審查或衡量的活動,全然觀照的狀態(tài)就會出現(xiàn)--你已經(jīng)處在其中了。

問:但是它很少出現(xiàn)!

克:??!我們又回到了老問題,"但是它很少出現(xiàn)!"我正要指出的是: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在覺知。不過下一次當(dāng)你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在覺知時,就是在覺知了,不是嗎?因此,去覺知自己的不覺知就對了。透過無為的覺知你自然會出現(xiàn)正向的狀態(tài)。透過對不覺知的了解,覺知自然會出現(xià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