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遭到歧視、驅(qū)逐和屠殺的厄運,不僅僅在西班牙。在歐洲大陸上,猶太人同樣厄運連連。
公元1291年,英王愛德華一世,將十六萬猶太人驅(qū)逐出境。
公元1358年,法國也實行徹底驅(qū)逐猶太人的政策。
公元1492年,西班牙、葡萄牙繼續(xù)驅(qū)逐猶太人。
猶太人的厄運,到了十六世紀歐洲發(fā)生宗教改革運動時,稍微得到了好轉(zhuǎn)。
這個時期,天主教和新教之間陷入了耗日持久的教義紛爭之中,猶太人總算是喘了口氣,獲得了暫時的安寧。
盡管如此,由于經(jīng)過千百年觀念的灌輸,對于這時的很多歐洲人來說,猶太人就是應該受到歧視、趕逐和不受老百姓歡迎的人種。
因此,每逢猶太人居住的國家發(fā)生經(jīng)濟危機或其他社會問題的時候,猶太人就首先成為了遭到懷疑和對象。于是,苦難深重的猶太人,一次又一次成為了替罪的羔羊。
黑死病的嫁禍
在無數(shù)次成為替罪羔羊的事件之中,性質(zhì)最惡劣,對猶太人傷害最大的,自然就要數(shù)黑死病的嫁禍了。
我們知道,在快要進入文藝復興的近代前期,整個歐洲經(jīng)歷了一場波及范圍十分廣的瘟疫。
很自然地,在這場世界性大瘟疫之中,很多歐洲人都家破人亡了。
然而,在這些遭逢災難的歐洲人看來,正是由于他們的國家收留了猶太人,才最終導致瘟疫大流行。
毫無疑問,這種看法是沒有任何醫(yī)學根據(jù)的。
不過,當時的歐洲人卻對猶太人帶來了黑死病的說法深信不疑。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讓我們先去看一件1978年發(fā)生在法國的事情。
1978年,法國的阿爾薩斯地區(qū),有一個叫做維坦的小鎮(zhèn),作出了一項決定:停止以往每年復活節(jié)前都要舉行的被稱作“猶大之火”的傳統(tǒng)儀式。
這個小鎮(zhèn)的決定,標志著歐洲各國流行了數(shù)百年的這類儀式,終于從地球上徹底消失了。
那么,什么是猶大之火呢?
很明顯,這個儀式之中的猶大,指的就是《新約》里面所講的曾經(jīng)出賣耶穌基督的叛徒猶大。
千百年來,猶太人就因為被視為猶大的后代,而遭到了無窮無盡的歧視和屠殺。
因此,這個所謂“猶大之火”的儀式,就是用火燒死猶大,其實就是燒死所有猶太人的一個儀式。
從現(xiàn)在保留下來的一些文獻記述中,我們可以看到,舉行“猶大之火”這個儀式之前,教會就會派人挨家挨戶地搜集積存已久的各種生活垃圾和不要的廢物。
收集完之后,就堆放在當?shù)亟烫们懊娴膹V場上。
到了“猶大之火”這一天,各家各戶都將事先做好的“猶太”稻草人,扔進由生活垃圾和廢物所燃起的熊熊大火里。
有的人家,由于沒有做好的“猶太”稻草人,甚至還將自家的一些木箱子拿去燒。當然,燒的時候,他們自然是把這些木箱當成“萬惡”的猶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