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風云變幻帝王家(4)

魏晉風尚志 作者:王升


那曹植又是何許人也呢?

曹植,陳王,死后謚號“思”,故后人又稱“陳思王”,字子建。他的天賦比長兄曹丕還要高,自幼穎慧,十歲便誦讀詩、文、辭賦數(shù)十萬言,出言為論,落筆成文,留世名著有《白馬篇》和《洛神賦》等。曹植十九歲那年,曹操偶有雅興,帶上文武大臣以及名士若干,一起登高作賦,當時只有曹植不假思索,信筆成文,第一個交出作品。曹操拿過來一看,文章清新俊秀、飄逸綺麗,驚嘆此子才思敏捷,心中大為高興。也就是從這件事開始,素來知人善用、重視人才的曹操便想打破“立長不立幼”的陳規(guī),有了廢曹丕立曹植為世子的想法,事后更多次在司馬懿和吳質(zhì)等重臣面前提過“吾欲立為嗣”。然而曹操到死都想不到司馬懿和吳質(zhì)早已轉(zhuǎn)移陣地,站到了曹丕這邊,便極力阻止曹操這個想法。當然曹操這個想法也在其子曹丕心中種下了對曹植的仇恨火種,最可憐的莫過于曹植,原本善意的寵愛到后來竟成為他一生磨難的導火索。

當然曹操最后放棄廢長立幼的念頭,一方面也是因為曹植后來一些不爭氣的行為。從古至今掌握軍權(quán)就意味著掌握天下,離最高鑾椅不遠了。一次曹操有意讓曹植培養(yǎng)自己的爭權(quán)隊伍,同時也是為了幫曹植拉攏朝中大臣,便派曹植親自帶兵出征??刹苤驳购?,臨拔營行軍時,他卻酩酊大醉,曹操派人來催了幾次,曹植還是一副半昏迷狀態(tài),最后曹操一氣之下取消了讓他出征的命令。其實曹操不懂他這個才華橫溢的小兒子。曹植自始至終都沒有爭權(quán)的念頭,他想追尋的僅僅是自由爛漫的精神世界,而非整日絞盡腦汁爭權(quán)奪利。不僅曹操誤解了他,更為可悲的是曹丕也誤會了他,并因而生恨。

曹植最為后人知曉的作品,莫過于《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由于當年曹操寵愛曹植之事,把曹植一直視作眼中釘,所以登基后總想找個機會除掉曹植,可因為當時曹植盛名遠播,又怕別人有所非議,不好明目張膽處置曹植。終于有一日,曹丕想到一招,就是在朝堂中令曹植七步成詩,不然就以不尊王令的罪名處置他。誰料曹植最擅長的就是不假思索即能成文,當真在七步之內(nèi)寫下了傳頌至今的《七步詩》。如今《七步詩》已經(jīng)成為后世勸慰兄弟反目、親人結(jié)仇的最佳教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