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中國人本色 作者:(美)何天爵


前言

有位老太太,獨自一人住在格林山脈(the Green Mountains)深處,方圓數(shù)英里內不見鄰里。夏日的一天,有個陌生人來到她門前,想討杯水喝。老太太問他打哪來,他說自己住在波士頓。她吃驚地叫起來:“天哪,你在那么遙遠的地方該會多么孤獨啊!”在老人家的概念中,波士頓是一個單調、偏僻的地點,全宇宙的中心就在她所居住的歷經(jīng)氣候變遷的小木屋里。

其實世上的人都和這位老太太一樣。

和她一樣,我們都用自己建造的標準,從自己身上總結出的模式去衡量他人。其他人是否正確,是否明智,都取決于他們是遵從了還是背離了我們已經(jīng)樹立的規(guī)范。而全然不管這些標準和模式是否專橫獨斷,是否幼稚可笑,是否建立在極其狹隘的個人背景之上。

千百萬中國人毫無思想的、完全機械的夏天脫下冬衣,冬天換去夏衣的行為,或者在皇帝的意志下所有人必須在固定的某一天換裝。我們不僅覺得可笑,甚至有人為此嘲笑奚落他們。然而在美國和歐洲,成千上萬最有修養(yǎng)和最優(yōu)雅的淑女與貴婦也在那些不近人性的時尚的驅使下,盲目地復制那些奇裝異服,盲目地消費。這兩種行為之間有區(qū)別嗎?有所謂的明智之分嗎?讓我們看看那些奇怪的服裝。這些畸形的樣式完全破壞了女性的天然美感。這兩種做法:中國人是在皇帝的命令下,按照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在特定的時間里更換自己的衣物;而西方兩大洲一半的人口則違背他們的個人品位和美感,接受也許起源于巴黎或倫敦的貧民窟的稀奇古怪的服飾,到底是誰更明智,誰不明智?

我們有必要多一些對外部的了解,少一些狹隘短淺、閉門造車的評論。毫無疑問,如果我們以別人看待我們的眼光和標準來看待自己。情況會好很多。但是如果我們可以以更高的層次,更客觀的角度來看待我們自己和他人,如果我們可以用更理想的、標準的人的標準而不是我們自己的標準來衡量人,情況就會更好。更寬廣的視角不但能使我們的結論更為精確,更加合理,還有更為深遠重要的價值。這樣做能使人們更加寬容、友愛、和睦相待,信任人們團結、高貴的本質。遺憾的是,現(xiàn)在遠遠不是如此。

輕易指責中國人遠比真正理解他們要困難得多。中西方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還很少,非常短暫。我們的信息建立在主觀想象之上多于事實,因此對于中國人和中國模式的曲解和誤會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但是中國人絕對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民族?,F(xiàn)實生活比人們的想象更加神奇,對于漢民族的子孫來說也是如此。真誠的研究者更關注于中國人那固定的,凝聚不變的特性,而不是彎曲漫畫的中國人和大眾所熟悉的那些中國人特性。

本書不是為中國人辯論,不是替中國人表示歉意,不是對中國的批評,也不是為中國人歌功頌德。本書只解釋中國和中國人。筆者曾經(jīng)在中國居留多年,和中華帝國各地、各個階層的人們都有過緊密的接觸,并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現(xiàn)在,我嘗試將自己在中華帝國的感受寫出來。我努力描述并解釋這個民族生活中的突出特性,論述為什么很多西方人感受突兀的、難以接受的方式,在中國人看來卻是自然的、天經(jīng)地義的。全書建立在客觀事實,而非主觀臆斷的基礎之上。我希望能夠浮光掠影地向讀者描繪真正的中國人。

全書穿插了許多具體事例,希望能夠使我的作品能夠貼近生活,更生動有趣,更易于理解。每一個事例都是真實發(fā)生的,不帶任何著色和夸張。如果必要的話,我可以給出每一件事例的地點、時間和相關人物的姓名。同樣的,書中的插圖都完全忠實于事物的原貌,除了照片沖洗的因素外,沒有做任何的處理。

中國人身上有缺點不足的地方,有一些怪癖,更有許多閃光的道德品質和令人欽佩的性格特征。在歲月流動中,它們被年輕的一代牢牢繼承下去。變化非常緩慢。中國有著光明的前途,中國必將在世界歷史中發(fā)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誰不深信這一點,就不算真正了解中國。

切斯特·何爾康比(Chester Holcombe)

紐約,1895年1月1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