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負笈英法(7)

百年風華:楊絳傳 作者:羅銀勝


在巴黎,楊絳他們遇到的同學更多。晚年的楊絳已不記得是在倫敦還是在巴黎,錢鐘書接到政府當局打來的電報,派他做一九三六年“世界青年大會”的代表,到瑞士日內(nèi)瓦開會。代表共三人,錢鐘書和其他二人不熟。他們在巴黎時,不記得經(jīng)何人介紹,一位住在巴黎的中國共產(chǎn)黨員王海經(jīng)請他們吃中國館子。他請楊絳當“世界青年大會”的共產(chǎn)黨代表。

對此,楊絳很得意。她和錢鐘書同到瑞士去,有她自己的身份,不是跟去的。錢鐘書和她隨著一群共產(chǎn)黨的代表一起行動。他們開會前夕,乘夜車到日內(nèi)瓦。

楊絳夫婦倆和陶行知同一個車廂,三人一夜談到天亮。陶行知還帶楊絳走出車廂,在火車過道里,對著車外的天空,教她怎樣用科學方法,指點天上的星星。

“世界青年大會”開會期間,楊絳夫婦這兩位大會代表遇到可以溜走的機會,一概逃會。日內(nèi)瓦風光旖旎,素有“萬國之都”的美譽。他們在高低不平、窄狹難走的山路上,“探險”到萊蒙湖邊,“企圖”繞湖一周。但愈走得遠,湖面愈廣,沒法兒走一圈。錢鐘書作詩吟誦,分外浪漫多情:

萊蒙湖邊即目

瀑邊淅瀝風頭濕,

雪外嶙峋石骨斑。

夜半不須持挾去,

神州自有好湖山。

但是對重要的會,楊絳夫婦并不溜。例如中國青年向世界青年致辭的會,他們都到會。上臺發(fā)言的,是共產(chǎn)黨方面的代表。而英文的講稿,則是由錢鐘書撰寫的,發(fā)言的反響還不錯。

楊絳夫婦從瑞士回巴黎,就在巴黎游覽了一兩星期。

當時他們有幾位老同學和朋友在巴黎大學上學,如盛澄華就是楊絳在清華同班上法文課的。據(jù)說如要在巴黎大學攻讀學位,需有兩年學歷。巴黎大學不像牛津大學有“吃飯制”保證住校,不妨趁早注冊入學。所以他們在返回牛津之前,就托盛澄華為他們代辦注冊入學手續(xù)。一九三六年秋季始業(yè),他們雖然身在牛津,卻已是巴黎大學的學生了。

鈕先銘在《記錢鐘書夫婦》一文中追述了他們在巴黎相遇的過程,從中我們略知錢氏夫婦的行蹤:

一九三六年,我和程思進—— 程天放先生的令侄,同住在巴黎多納福街的小公寓里,位置在巴黎大學的后方,是學生的聚散地,五區(qū)又名拉丁區(qū),本是法國的文化中心。

有一天我與思進剛將走出公寓的門堂,看見一對夫婦也走進來,正用著英語在商量著想租一間公寓。都是東方人的面孔,男的留著一小撮希特拉式的胡子,女的梳的是馬桶蓋的娃娃頭。二十多歲的一對青年,這種打扮,人在法國,而說英語,真是不倫不類!因之引起了我和思進的注意,認為是日本人,我和思進都曾留學過日本。

這就是錢鐘書和楊季康一對夫婦。從此我們四人就做了好朋友。但時間不長,因為鐘書夫婦是從英倫來度假,藉以搜集一點法國文學的資料。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