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仁,第122代日本天皇,號明治。他活了60歲,一生對位過三位中國皇帝。單純地講述一個人的豐功偉績過于無聊,對照一位皇帝與三位皇帝的故事則相對有趣。
不同之“治”
同治皇帝長明治天皇4歲,6歲登基。但是這位長于深宮的青年18歲親政后對執(zhí)政一事興趣不大,他在內監(jiān)和寵臣引導下常常微服私行,常到北京崇文門外的酒肆、戲館、花巷,尋花問柳。野史記載:“伶人小六如、春眉,娼小鳳輩,皆邀幸?!?/p>
睦仁也喜歡出巡,規(guī)模要比同治的大,更接近于同治的先人乾隆。據(jù)日本史書記錄,1876年至1881年,天皇幾乎每年一次對全國不同地區(qū)進行為期40至70天不等的地方巡幸,這些巡幸規(guī)模宏大,涉及地域廣泛,其作用則是“密切了地方官吏、戶長、豪農等地方領導者同天皇之間的關系,使人民知道了天皇的存在……”。此外,天皇亦通過預覽小學教則綱領和小學校教員須知,對教育進行直接干預。
同治的身體不太好,這一點連民間都有耳聞。1874年,剛剛19歲的同治去世,據(jù)清室記載,同治帝是死于天花。但民間傳說同治是死于梅毒。據(jù)說睦仁幼年少言寡語,身體也頗為羸弱。但16歲繼位后,明治維新時期的核心官員大久保利通、三條實美、木戶孝允等人開始逐步培養(yǎng)其性格與志向,他們將以往天皇身邊的人——公家女官換上了年輕士族,其中有個山岡鐵太郎(山岡鐵舟1836—1888)在劍道練習中毫不客氣地擊敗天皇,在相撲或柔道的比試中,毫不留情地將明治天皇摔出場外,這些粗獷的教育訓練出來的身體自畫像上可一窺,相當強壯。
史稱“同治中興”的時代與同治皇帝沒多大關系,但是日本“明治維新”則與這位睦仁天皇緊密相連。在親政后不久,他便率領公卿諸侯祭告天地,宣讀《五條御誓文》:
一、廣興會議,萬事決于公論;
二、上下一新,共展經(jīng)綸;
三、文武百官以至庶人,務使各遂其志;
四、破除舊日陋習,一切從天地間之公道;
五、求知識于世界,大展皇基。
這是日本崛起的宣言書,不久他們將證明這一點。從身體到愛好,兩位皇帝治下的開明時代已經(jīng)顯示出截然不同的取向,未來的戰(zhàn)爭在開始就已寫定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