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歷史是一回事,重讀歷史則是另外一回事。一個極具象征意義的故事在此年上演。
1868年中國外交使團出訪波士頓,美國文豪愛默生即席演講,歡迎來自東方的古老王朝步入“民族之林”。宴會后,他在日記中寫道:“中國人現(xiàn)在不再對一個越出廣州城墻的使節(jié)扔石頭了?!辈蝗邮^代表的是對強力的懼怕還是對國家新式交往的了解,他未給出答案。
這一年,第一批留美學童前往美國,其中十多人在二十多年后將直接參與甲午海戰(zhàn)。在李鴻章主掌下的江南制造局建造出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艘軍艦“恬吉”號,排水量600噸。北洋水師從這里走出了第一步。
中國人開始學著與西方打交道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此年一位急于升職的候補知府李光昭,謊稱自己可以提供價值30萬兩銀的木材供皇帝修復圓明園,此人想到的辦法是“奉旨采辦”,私刻銜章“奉旨采運圓明園木值李銜”,先后到四川、兩湖等地招搖撞騙不成,便南走香港購買洋木,與法商議定木材價值為洋銀54000余元,而在內(nèi)務府報銷時謊稱值銀30余萬兩,后來又拿不出銀子支付法商,遂“與洋人結(jié)訟”。
事情鬧大了,兩頭騙財?shù)睦罟庹炎匀蝗祟^落地。但是慈禧太后重修圓明園的計劃也就此停滯,當時的輿論監(jiān)督權(quán)在一群官員手中。但手握皇權(quán)的慈禧咽不下這口氣,她與兒子同治合唱一曲雙簧,將時任總理大臣恭親王先免職后復用,酷似今日的官員問責。此事的后遺癥一直要延續(xù)到1894年,當慈禧60大壽來臨的時候,沒有人敢再對重修頤和園說三道四。
根據(jù)1933年實施的廢兩改元令,7錢1分5=1元銀幣
當大清國的皇帝有被洋人起訴的危險來臨之際,在海洋的對岸,一個島國上一個新的政府剛剛成立。該年4月6日,睦仁天皇發(fā)表了《五條誓文》,作為新政府的開國宣言,為日本走上資本主義強國之路指明了基本方向。同年9月8日,江戶改名為東京,皇帝將其年號改為“明治”。
“同治中興”與“明治維新”宣布了一場競技賽的開始。但是一方極力要恢復傳統(tǒng),李鴻章自稱補鍋匠,要補救的是一口四處漏水,遍體裂痕的體制之鍋。一方卻要砸倒重來,全盤西化。福澤諭吉,日本近代史上教父級的思想先驅(qū),在其著名的《脫亞論》中說道:“在遭遇如同麻疹那樣流行的文明開化時,中、朝兩國違背傳染的天然規(guī)律,為了躲避傳染,硬是把自己關(guān)閉在一個房間里,閉塞空氣的流通。雖說經(jīng)常用‘唇齒相依’來比喻鄰國間的相互幫助,但現(xiàn)在的中國、朝鮮對于我日本卻沒有絲毫的幫助。不僅如此,以西洋文明人的眼光來看,由于三國地理相接,常常把這三國同樣看待。因此對中、朝的批評,也就等價于對我日本的批評?!?/p>
日本人作出了重要的選擇“作為當今之策,我國不應猶豫,與其坐等鄰國的開明,共同振興亞洲,不如脫離其行列,而與西洋文明國共進退。對待中國、朝鮮的方法,也不必因其為鄰國而特別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對他們的態(tài)度方式對付即可。與壞朋友親近的人也難免近墨者黑,我們要從內(nèi)心謝絕亞細亞東方的壞朋友?!?/p>
后來者難免被這樣的尖銳言論所刺痛,但正視現(xiàn)實的日本人也曾有過激烈的爭論。日本有人提出“興亞論”(后來又被稱為“大亞細亞主義”),代表人物有日本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比如勝海舟、植木枝盛、大井憲太郎、樽井藤吉等。但是“興亞論”所倡導的日、中、朝三國聯(lián)手喚醒亞洲,抵抗西洋的主張在論戰(zhàn)中敗北。
兩個國家就此駛向了不同的方向。開始的方向固然相同,路徑選擇也相近,但最終相異的目的卻導致了后來不同的結(jié)局。
在世界史上,這同樣被視為黃金年代,一個帝國雄起的年代。1861年,林肯當選美國總統(tǒng),四年南北戰(zhàn)爭后,一個“民治、民有、民享”的強大國家逐漸成形。1862年9月,俾斯麥出任普魯士首相,發(fā)表了著名的“鐵血演說”。在他的領(lǐng)導下,德意志發(fā)動了三場王朝戰(zhàn)爭,開始了統(tǒng)一的歷程。1868年,在普法戰(zhàn)爭中,德軍俘虜了10萬法軍,其中包括法皇拿破侖三世本人。隨后,俾斯麥揮戈巴黎,并在拿破侖帝國傾覆后的廢墟上,正式宣告了新的德意志帝國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