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在想什么?千頭萬緒,太多的折磨與驚嚇,她只能面無表情。她是劉邦的妻子,或許劉邦不再把她看做女人。她是他的伙伴,所以,只能比男人更堅強。
一分別就是幾年,歷盡劫難,回來卻發(fā)現(xiàn)“只聞新人笑,不聽舊人哭”,這個狐貍精搶走了自己的男人,并搶走了這個男人的心。
她只能面無表情。
這還罷了,女人命苦,男人三妻四妾,是規(guī)定,是風俗,是制度,沒辦法的事。所以他娶了一個又一個,她不能說什么,他寵愛戚夫人,她也不能說什么。
這是她的命。
可是錯就錯在戚夫人。她太貪婪了,她撞破了呂后的底線。
她想做皇太后,她想讓自己的兒子成為皇帝。她不僅要奪走這個男人,而且要這江山,要這正位,不僅想擁有現(xiàn)在的一切,而且要奪走以后的未來。
是可忍,孰不可忍。
這倒也還罷了,只是狐貍精用的是狐貍精的手段,哭哭啼啼地吹枕邊風,而那個男人竟搖擺不定,要改變心意。
一起打下的江山,那么多兄弟的血汗,那個妖精什么都沒做,就要把這一切奪走!而且,用了女人最忌諱的手段。
女人之間的斗爭,通過讓男人做事情,坐下來四平八穩(wěn)講道理,可以;用計謀,可以。但是撒嬌哭鬧,卻深受鄙視。可是她居然成功了。
戚夫人用的就是這招普通小女人都用的方法,卻是呂后最為嫉恨的方法。她傷了一個女人的尊嚴,也證明了呂后作為一個女人的失敗——根本無法影響自己的男人。
所以,戚夫人下場這么慘,是因為這關(guān)乎一個女人的自尊。呂后積累起所有的怒火,等待發(fā)泄和復仇的那一天。她相信,那一天,終會到來。
3.必輸?shù)膽?zhàn)爭
這場奪儲之爭,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戚夫人的滅亡。
因為她沒看清劉邦身邊的勢力分布。她天真地夸張了一個男人感情的力量,以為自己可以是妲己??上?,劉邦不是紂王。
與幾十年浴血奮戰(zhàn)打下來的江山相比,感情對于那個男人來說,僅僅是附屬品而已。他可以不在乎呂后,同樣,他也可以不在乎戚夫人。
他想動呂后的原因,當然不僅僅是戚夫人的撒嬌爭寵。呂后是他的政治伙伴,這個女人很可能百年之后獨攬大權(quán),與其讓這樣的局面出現(xiàn),不如讓不懂政治的小女人戚夫人做太后,即使胡作非為,亦成不了大事。這是劉邦最主要的考慮。但是,廢長立幼畢竟于禮不合,何況她是他幾十年生死與共的伙伴,他下不了手。
在這樣的關(guān)鍵時刻,第三種力量是決定性的。
老家伙們不同意。
在劉邦的兄弟們眼里,呂后是主公的正牌夫人,平時也對他們多有提攜,跟他們一起同生死,共患難。戚夫人算什么?一年到頭也見不了幾面,只是一個狐媚的女人,想做他們的主子?不行,萬萬不行!
更重要的是,在帝王周圍有兩大勢力范圍——呂氏跟舊臣,如果再冒出第三種勢力,那是誰都不愿意看到的。蛋糕只有一個,瓜分的人自然越少越好。
周昌首先跳了出來,對劉邦說了一番立長不立幼的勸諫。然后張良設(shè)計,請來劉邦自己都請不動的“商山四皓”做太子的師父。當劉邦看見四個白發(fā)飄飄的老家伙站在太子背后時,他知道太子羽翼已豐,大勢已去,呂后他動得,但是兄弟們他動不得,天下民心他動不得。
他回去跟戚夫人說了,戚夫人知道自己徹底失敗了。她本來以為自己面對的是一個失去寵愛的黃臉婆罷了,沒想到這個黃臉婆背后,站著兄弟們和萬里江山。想到這里,她不禁悲切難忍,哭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