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呂后(前241~前180) 名雉,字娥姁,漢高祖劉邦之妻。前202年,劉邦稱帝,封呂雉為皇后,為劉邦剪除異姓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劉邦去世后,被封為太后。
[君子心語]:那個男人辜負(fù)了她,所以權(quán)力才是世間最值得依賴的東西,但也正是權(quán)力,讓她逼死了親生兒子,殺死了很多人,走進(jìn)了象征人性迷失的“挪威森林”……
1.狠毒的背后
她太有名了,在那充滿男性話語的歷史舞臺上,她那“人豬”式的狠毒與歷經(jīng)坎坷的一生,成為父系社會一個令人畏懼的標(biāo)簽。她的名字叫呂雉。
在中國的政治角斗場上,參與男人廝殺游戲的并不多,而她是正式出場的第一個,說句良心話,干得不錯(我們以后就會發(fā)現(xiàn),歷史上的那幾個都干得不錯)。
可是人們總記得她的狠毒——平定天下,功臣們用不到了,是君王算總賬的時候,可是劉邦曾經(jīng)跟韓信約:“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器不殺。”于是她設(shè)計用竹簽殺死了老公一直下不了手的韓信;彭越謀反流放,半路跟她求情,她回去讓老公夷了人家三族;一直嫉恨的狐貍精戚夫人,在老公死后,把她四肢剁了,挖了眼睛放在廁所里;幾次殺戮劉姓子孫,光趙王就換了三次,滅了三次;培植呂氏勢力,讓自己的本家兄弟封王……史官們都討厭她,甚至男人們都討厭她,當(dāng)然也包括很多女人。在民間,在歷史,在言傳里,她是一個狠毒的壞女人。
但是,政治不是道德宣判場,在權(quán)力的角逐里是沒有好壞的。衡量一個政治家唯一的標(biāo)準(zhǔn),是張藝謀《英雄》里那兩個重重的字眼——“天下”。
不喜歡她的太史公,這樣評價:“孝惠皇帝和呂后在位的時候,百姓得以脫離戰(zhàn)國時期的苦難,君臣都想通過無為而治來休養(yǎng)生息,所以惠帝垂衣拱手,安閑無為,呂后以女主身份代行皇帝職權(quán),施政不出門戶,天下卻也安然無事。刑罪很少使用,犯罪的人也很少。百姓專心從事農(nóng)耕,衣食富足起來了?!?/p>
作為一名政治家,她是合格的。
大亂之后,拱手而治,休養(yǎng)生息,終成“文景之治”,她做到了;在時機(jī)不到國力不是很強(qiáng)大的時候,有禮有節(jié)處理外交沖突,她做到了;安定的天下為她證言作為統(tǒng)治者的合格——雖然,她的人品那樣可怕。
而政治無人品。
權(quán)力的斗爭,只有利益,沒有品格,在一個充滿男性的權(quán)力角逐場里,一個女人要想出位只能比男性更狠毒、更決絕、更剛毅。前有呂后,后有武則天,她們殺人不計代價是因為她們是女人。她們有先天的弱勢,想活著,就要六親不認(rèn)。
但戚夫人呢?如果說政治斗爭,她是必死的犧牲品,何至于要做成“人彘”?
那是因為呂后是政治家,但更是個女人。
一切都是戚夫人的錯。
2.女人的自尊
史稱戚夫人年輕美貌,氣質(zhì)高華,且與劉邦情投意合,劉邦走哪兒都帶著她。相比之下,兩軍陣前項羽威脅劉邦要煮了呂后和劉邦的父親,劉邦笑嘻嘻地對項羽說:“好啊,你把他們都煮了,到時候也分我一杯羹?!彼秊樗芰四敲炊嗫?,他根本不在乎她。
當(dāng)年她以縣長小姐之身,嫁給了這個整天不著家的無賴丈夫,為他下地種田、照顧老人、生養(yǎng)兒女,為他坐監(jiān)牢、受驚嚇、忍屈辱,最后,他說“分我一杯羹”。
呂后應(yīng)該知道這是策略,項羽向來拿劉邦沒辦法,但是沒有女人能容忍這樣的薄情——在感情上,男人看重的是實際,女人卻更注重言詞的撫慰。她不介意你每天說一萬遍“我愛你”,但是她不能容忍你開玩笑說“我不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