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jié)(4)

君主論:李維史論 作者:(意)尼可羅·馬基亞維利


當加以愛撫,要不然就應當把他們消滅掉;因為人們受到了輕微的侵害,能夠進行報復,但是對于沉重的損害,他們就無能為力進行報復了。所以,我們對一個人加以侵害,應當是我們無需害怕他們會報復的一種侵害。

但是如果在那里以駐屯軍隊來代替殖民的話,由于維持駐屯軍不得不把那個國家獲得的全部收入耗費掉,這樣耗費就更多了;結果所得反而變成損失,而且得罪的人就更多了,因為由于他的軍隊從這里到那里輾轉(zhuǎn)調(diào)動,那個國家全部受到損害,對此每一個人都感到痛苦,于是一個個都變成他的仇敵了。他們雖然被打敗了,可是仍然在他們自己的老家里,是能夠為害的敵人。因此,無論從哪方面說來,駐屯軍隊是不中用的,而殖民卻是有益的。

再說,一個君主如果占有上面所說的在語言、習慣和各種制度上同本國不同的地區(qū),他就應當使自己成為那些較弱小的鄰近國家的首領和保護者,并且設法削弱它們當中較強大的勢力,同時要注意不讓任何一個同自己一般強大的外國人[強大的外國人(uno forestiere potente),意指強大的外國君主。

]利用任何意外事件插足那里。而且常常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那些心懷不滿的本地人,由于分外野心或者由于恐懼,把外國人引進來了。正如大家所知道的,羅馬人就是由埃托利亞人給引入希臘的;[公元前2世紀,希臘的埃托利亞同盟及其他希臘城邦,為了反對與迦太基結盟的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與羅馬人結盟,讓羅馬人進入希臘;其直接目的是為了挫敗腓力五世對希臘各城邦的野心,但客觀上為羅馬人在希臘地區(qū)提供了立足之地。

]而且羅馬人過去侵入的任何地方都是由那個地方的人給引入的。事情的經(jīng)過常常是這樣的:當一個強大的外國人一旦侵入一個地區(qū)的時候,在這個地區(qū)里所有那些較弱小的勢力,由于對那個凌駕在他們頭上的強大勢力的嫉妒作祟,就會立即依附這個入侵的外國人。因此把這些弱小的勢力籠絡過來并不需要什么氣力;因為他們?nèi)w會立即甘心情愿同他所已經(jīng)征服的國家聯(lián)結成為一體。他只要注意不要讓他們?nèi)〉锰蟮牧α亢吞蟮臋嗤?;他依靠自己的力量并且在他們的幫助下,是能夠很容易迫使那些較強大的勢力屈服的,從而能夠繼續(xù)成為這個地區(qū)的完全的主宰。但是如果他沒有把這件事情處理好,他就會很快地把已經(jīng)贏得的一切喪失掉,而且當他擁有這個地區(qū)的時候,他會感到無限的困難與煩惱。

羅馬人在他們奪得的地方,很認真地遵守這些辦法,他們派遣殖民,安撫弱國,但是不讓弱國的勢力增長;他們把強大的勢力壓下去,不讓一個強大的外國人贏得聲譽。我覺得只要舉希臘這個地方為例就足夠了。[此處指公元前2世紀前后羅馬人介入希臘各城邦與馬其頓王國斗爭的史實。

]羅馬人當時同〔希臘〕亞該亞人和埃托利亞人修好,打倒了馬其頓王國,把安提奧庫斯驅(qū)逐了;[公元前215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Philipo V/ Philip V of Macedon,公元前238-前179)與迦太基漢尼拔結盟,對付羅馬及希臘各城邦,因此羅馬與希臘各城邦組成反馬其頓同盟。在第二次馬其頓戰(zhàn)爭中,羅馬人成功地讓亞該亞同盟放棄親馬其頓的立場,并于公元前197年打敗腓力,由是羅馬人控制了整個希臘,但也引起了其前盟友的不滿。在希臘中部的埃托利亞同盟的請求下,公元前192年敘利亞國王安提奧庫斯三世(Antioco III/ Antiochus III the Great,公元前223-前187,也譯作“安條克三世”)出兵希臘,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則請求羅馬人幫助。公元前190年,安提奧庫斯被羅馬人打敗,于是年媾和被迫放棄全部小亞細亞土地。其后馬其頓復蘇,但在公元前168年再度被羅馬人消滅,曾幫助馬其頓的希臘人亦受到鎮(zhèn)壓。從此,羅馬人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