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事情復雜化的是,976年,趙匡胤一夜之間猝然死去,趙光義以非正常的方式登上了皇帝寶座,這就使得原本就充滿疑惑,并帶有攻擊性的猜測和評論愈演愈烈。
宋太祖的死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正史中沒有趙匡胤患病的記載,他的死因成了歷史上的一宗懸案?!端问贰ぬ姹炯o》的記載極為簡單,開寶九年冬,“帝崩于萬歲殿,年五十”?!端问贰ぬ诒炯o》的記載也同樣只有一句話:“開寶九年冬十月癸丑,太祖崩,帝遂即皇帝位?!壁w匡胤是怎么死的?趙光義是如何登基的?這些關(guān)鍵內(nèi)容都沒有交代清楚,實在令人費解。
這就為野史提供了想象的空間。關(guān)于這次權(quán)力交接的最詳細和最權(quán)威的記載是《宋史紀事本末》中的內(nèi)容:
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召晉王光義,屬以后事。左右皆不得聞。但遙見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為之!俄而帝崩。時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見晉王愕然,遽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晉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翻譯過來就是:10月19日夜里,開封城大雪飛揚。趙匡胤派人召晉王趙光義入宮。趙光義入宮后,宋太祖屏退左右,與弟弟酌酒對飲,托付自己的身后事。宮女和宦官們都被趕得遠遠的,不知道兄弟兩人在談些什么,只看到房間里燭影搖晃,趙光義多次離席,像是在躲避什么。又看到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大聲對趙光義喊:“好為之,好為之”。不久,趙匡胤就死了。宋皇后看到晉王趙光義在宮中,非常吃驚,對小叔子說:“現(xiàn)在我們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給你了。”書中用的是“官家”二字,官家一般是政府和皇帝的代稱。這個稱謂出自皇后的口中,象征著宋皇后當時就以皇帝之禮對待趙光義了。趙光義則對嫂子說:“我們共保富貴,嫂子不要害怕?!?/p>
后人用一個成語來概括當夜的情景:燭影斧聲。
《湘山野錄》的記載與上面的故事大致相同。書中說:
召開封府尹,即太宗也。延入大寢,酌酒對飲?;鹿賹m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食訖,禁漏三鼓,殿下雪已數(shù)寸,太祖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是夕,太宗留宿禁內(nèi),將五鼓,伺廬者寄無所聞,太祖已崩矣。
這第二個故事開頭哥哥召弟弟稟退左右對飲的情節(jié)都是相同的。宮女和宦官們遠遠地看到,燭影中的趙光義似乎在躲避什么。兩人吃完飯后,已經(jīng)是三更天了。當時宮中的積雪已經(jīng)有數(shù)寸深,趙匡胤拿著柱斧去戳雪,還對趙光義說:“好做,好做?!碑斠?,趙光義就留宿在宮中。趙匡胤則回宮休息,鼾聲大作。到五更的時候,伺候的人聽不到聲響了,進去一看,才發(fā)現(xiàn)宋太祖趙匡胤已經(jīng)死去。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十七記載的第三個故事比前兩個故事都要復雜,也更具有可信度。它說皇帝是四更天在萬歲殿死去的,當時宋皇后馬上派王繼恩出宮去召小皇子、貴州防御使趙德芳進宮。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決策,趙德芳當時既沒有成年,也不是宋皇后的兒子。
王繼恩傾向于趙光義,認為宋太祖平日里就想傳位于晉王趙光義,因此他出宮不去找趙德芳,而是直接前往開封府見趙光義。
在趙光義門口,王繼恩見到了搶先一步到達的趙光義部下、左押衙程德玄。
王繼恩就問程德玄:“這深更半夜的,你來找晉王干什么?”
程德玄回答說:“我住在信陵坊。今天夜里多次聽到門外有人呼喊: 晉王召見。 我出去一看,卻沒有人。這樣的奇怪情況出現(xiàn)了三次。我怕晉王出了什么事情,就匆忙趕來了?!?/p>
王繼恩覺得這是天意,于是就將宮中皇帝去世,皇后令他召見趙德芳的情況告訴了程德玄。兩人一起叩門入見趙光義,都建議趙光義立即入宮。
趙光義聽到變故也大吃一驚,猶豫不行。他回答說:“我要和家人商量一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