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也是1911年的,生日是7月17,比您大半個月?!蔽艺f。
“她入清華時叫楊季康。”季先生記得清楚,“她是研究生,我是本科生?!?/p>
“楊絳1932年入清華,先是借讀,第二年考上清華研究生?!蔽艺f,“她研究生沒有念完,1935年陪錢鍾書出國留學,楊絳和錢鍾書去的是英國?!?/p>
稍等,我又說:“錢學森也是1911年出生,生日是12月11。他大學不是清華,是上海交大。1934年畢業(yè),1935年去美國留學?!?/p>
“錢學森跟清華沒關系吧?”季先生反問。
“有關系。”我講,“他1934年從上海交大畢業(yè),考取了清華當年留美公費生。2001年清華九十周年校慶,在歷屆學生中選出20位知名學者,其中就有錢學森?!?/p>
“噢,你弄得很細?!奔鞠壬f,“你想比的,還有誰?”
“還有侯仁之,”我答。不待我說下去,季先生就講:
“侯仁之我知道,比我小4個月。”
“您記得很準,”我笑了,“您生日是8月6號(公開的說法,實際是8月2號),侯仁之是12月6號?!?/p>
“他不是清華的。”季先生說。
“侯先生是燕京大學歷史系出身,念書時旁聽過清華的地理課,在燕京大學任教時又兼過清華的《市鎮(zhèn)地理基礎》課。1952年轉到北大。去年(2006)年底,侯先生和您,以及其他十位教授一起榮獲北大首屆‘蔡元培獎’?!蔽掖稹?/p>
“林庚去年10月走了,要是晚走兩月,‘蔡元培獎’應該有他?!奔鞠壬袂檗D為黯然。
冷場。雙方都沒有說話。我想到林庚,他是1910年出生的,1928年上清華,先學理科,后改文科,林庚個性鮮明,和季先生淵源很深,要是小一歲的話,倒是個理想的比較對象。
過了一會,季先生問:“還有嗎?”
“陳省身,”我說,“他上學早,1930年就從南開大學畢業(yè),然后到清華任助教,并讀研究生。1934年研究生畢業(yè),去德國留學?;貒螅吻迦A教授?!?/p>
“我們見過,在南開大學。那一回,是出席范曾搞的一個活動,”季先生笑笑,“是為范曾撐腰,壯門面,碰上的。陳省身已經(jīng)過世了吧?!?/p>
“是2004年?!蔽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