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定居在美國(1)

一路投奔奇跡:-愛因斯坦的生命和他的宇宙 作者:克拉普萊斯


十定居在美國

我對美國的科學研究機構仰慕已久。把美國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日益領先,僅僅歸因于其無可比擬的財富是不公平的。大量投入、耐心、團隊精神和人才合作在美國科學的成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摘自1921年接受采訪時的紀錄

愛因斯坦、愛爾莎夫婦和秘書杜卡斯在法國巴黎短暫停留,1933年10月10日登船開始穿越大西洋之旅,艾爾絲和瑪戈特兩姐妹及其夫婿都決定暫時留在歐洲沒有一同前往。10月17日,一行人到達普林斯頓,到那兒的第一個晚上被安排在城中那家叫孔雀旅館的維多利亞式大廈中住宿。幾天以后,他們搬入市中心附近圖書館大街拐角的一處暫時住所。他們的新住所剛好位于普林斯頓大學暫借給高級研究所的數(shù)學大樓和正在修建研究所新址的中點。一年半后,他們家搬入離原先居住地不遠的馬舍爾街112號的永久居所,自此,時年五十四歲的愛因斯坦和五十七歲的愛爾莎在新大陸開始了他們新的生活。愛因斯坦是高級研究所的第一批職員,同他一起進入研究所的有數(shù)學家奧斯瓦德·維布倫、詹姆斯·亞歷山大、約翰·馮·諾伊曼和赫爾曼·魏爾,從此他再也沒回過歐洲。

在美國的生活是穩(wěn)定而安全的。經(jīng)過多年流離失所,愛因斯坦終于在這個動蕩的時代找到了一個安全的天堂,即使在大蕭條時期他的生活也沒有受到多少影響。他漸漸地融入美國的學術、人道主義和政治活動中,他對這些事務一直保持著關心和興趣。然而,作為在一個陌生國家的新居民,愛因斯坦很謹慎地在公眾場合不表現(xiàn)得太直言不諱,特別是在政治和猶太人問題上更是小心翼翼。為了讓他不至于太深地卷入社會雜務和政治紛爭,他的新上司、高級研究所所長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對他保護備至,有些時候這種保護甚至有點太過了。當美國總統(tǒng)富蘭克林·羅斯福邀請愛因斯坦訪問白宮,弗萊克斯納竟然自作主張地告訴羅斯福說愛因斯坦不想在公眾場合露面,希望過平靜的生活,替愛因斯坦婉拒了總統(tǒng)的邀請。當愛因斯坦從美國財政部秘書后來的來信中得知總統(tǒng)邀請這件事,他對弗萊克斯納的做法十分憤怒,當面質(zhì)問他為何自作主張,并向研究所的理事會抱怨,并威脅如果弗萊克斯納再繼續(xù)如此做法將辭去研究所的職位。同時他寫信給羅斯福總統(tǒng)表達歉意,并聲稱很愿意會見總統(tǒng)閣下。1934年1月,羅斯??偨y(tǒng)通過信件再次邀請愛因斯坦到白宮做客,他和愛爾莎很高興地接受了邀請。根據(jù)秘書杜卡斯的記述,即使在這樣正式隆重具有紀念意義的場合,愛因斯坦還是光腳穿皮鞋。愛因斯坦后來說,他很遺憾羅斯福總統(tǒng)總是那么忙——不然的話,他還會再去拜訪幾次。

在美國的新工作崗位上,他獲得比以往更穩(wěn)定、豐厚的經(jīng)濟來源。除了在外國銀行中的存款,還能獲得相當于當大學教授兩倍的工資——這在經(jīng)濟蕭條時期可是實實在在的福利。此外還有他的演講費,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如果他想過得奢侈一些完全有能力,但他的生活還是很簡單,甚至比他在德國學術界時還要簡單一些??赡苁菤W洲很多人都在遭受犧牲和困苦,愛因斯坦良心上也希望過不張揚的生活。妻子愛爾莎則希望一種稍微體面一點的中產(chǎn)階級生活方式。不過,出于對帆板運動的愛好,他買了一個小帆板,以便到普林斯頓那個風景如畫的小湖泊里玩沖浪。

在美國的生活中避開政治一段時間后,愛因斯坦重新開始把精力放在人道主義活動上。他在美國做的第一件這樣的事是在紐約舉行小提琴獨奏義演籌集資金,幫助那些逃離德國的科學家。他在政治問題上的沉默沒有持續(xù)多久,很快又開始為他的政治主張奔走呼號,那就是建立一個世界政府。他認為通過一個中央集權的組織來掌管全世界的武器是反抗法西斯主義的最好方法,能夠有效地保證世界的和平。

1934年5月,他們得知大女兒艾爾絲在巴黎病危的壞消息。愛爾莎趕緊乘船奔赴歐洲陪伴在女兒身邊,但是他們的大女兒還是在同年7月去世,年僅三十七歲。這年年底,小女兒瑪戈特和丈夫搬到普林斯頓,艾爾絲的丈夫魯?shù)婪颉P塞留在歐洲定居荷蘭,他在那兒忙于將愛因斯坦的著作編輯成書,該書的英文版《我所看到的世界》在美國和英國出版。愛因斯坦在這年夏天到紐約的羅德島避暑,他在那與朋友們一起到大西洋中玩帆板。

德國的政治已在極端主義中越陷越深,納粹法西斯分子和奉行不妥協(xié)路線的共產(chǎn)主義者在國內(nèi)政治舞臺上互相攻擊,政府已不再對保持和平感興趣。在這種政治氣氛下,德國退出國聯(lián),并退出所有相關的軍控談判。當深得人心的總統(tǒng)興登堡1934年去世后,希特勒終于等到出頭之日,他急不可待地推翻了憲法規(guī)定的政府體制,宣布自己為“國家元首”,要求所有德國公民和軍隊向他效忠。已在納粹黨內(nèi)強制推行的臭名昭著的敬禮口號“嗨,希特勒!”開始在德國全境推行,成為全國性強制規(guī)定。希特勒控制下的國家機器同意賦予他在納粹“第三帝國”內(nèi)擁有至高無上的獨裁的權力,并決定壓制、取締其他所有政治黨派。為了強制全面服從他的意志,控制自由主義思想,他命令焚毀所有猶太人和政敵所著的書籍,包括愛因斯坦和弗洛伊德的全部作品。

更可怕的是,病態(tài)的種族優(yōu)越感和種族偏見讓許多納粹分子進入一種危險的狂熱狀態(tài)。任何宣揚寬容的德國人都將被拘押殺害——根據(jù)希特勒的說法,這些人大部分是猶太人和共產(chǎn)主義者。此外,所有現(xiàn)代主義藝術都被取締,代之以所謂的現(xiàn)實主義,科學研究也因為新規(guī)定的頒布而備受重擊。1939年前,大批的藝術家和科學家都在千方百計地設法離開德國。在鄰近的奧地利,人們也生活在納粹分子的恐怖威脅之下。奧地利保守派政治家、總理恩格爾伯特·陶爾斐斯在奧地利形成一黨專制威權統(tǒng)治,但是他堅決反對德國提議的德奧兩國合并的計劃。1934年,陶爾斐斯為自己的堅貞不屈付出了生命,四個奧地利納粹分子在他鎮(zhèn)壓國內(nèi)一場民族主義-社會主義分子的起義之后,將他刺殺致死。刺殺者被當場抓獲,并很快被處死,納粹德國吞并奧地利的企圖暫時歸于失敗。6月,希特勒開始將德國國內(nèi)許多政治和軍事反對者轉(zhuǎn)移到集中營加以殺害,并整肅納粹黨內(nèi)他不信任的人。他獲知納粹黨內(nèi)有人在謀劃一個針對他和政府的陰謀,對此他下令殺了不少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