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李密全力對付宇文化及,雖然經(jīng)過幾場大戰(zhàn),終于把這支勢力逐出了中原,但是瓦崗軍也元氣大傷,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李密本人更是在激戰(zhàn)中被流矢射落馬下,差點死于亂兵之中,所幸秦叔寶拼死保衛(wèi),才逃過一死。
就在李密大戰(zhàn)宇文化及的同時,東都也發(fā)生了一場政變。王世充殺掉了元文都等人,架空了小皇帝楊侗,一手篡奪了朝政大權(quán)。
九月,李密與王世充不可避免地展開了一場終極對決。
由于東都缺糧已久,所以王世充親率兩萬精銳,甩開李密,全力東進,準備搶占洛口倉。李密急命王伯當(dāng)留守金鏞城,率部于邙山南麓扎營,在此阻擊王世充。
九月十一日深夜,王世充派遣兩百多名騎兵潛入邙山,埋伏在李密大營附近的山澗中,準備次日決戰(zhàn)時作為內(nèi)應(yīng)。
九月十二日晨,決戰(zhàn)的時刻終于到來。王世充集合部隊,向?qū)⑹總兏呗暫霸挘骸敖袢罩畱?zhàn),不僅是爭一個勝負,生死存亡,在此一舉。如果贏了,榮華富貴自然到手;要是輸了,沒有一個人可以幸免。所以,這一戰(zhàn)關(guān)系到每個人的存亡,不僅僅是為了國家而戰(zhàn),更是為了你們自己而戰(zhàn)!”
正所謂哀兵必勝。此時王世充的軍隊已經(jīng)落入斷糧的絕境,所以對這兩萬名士兵來講,奮力前進,打敗李密,他們還有生還的機會;要是退縮,就算回到東都,無疑也是死路一條。所以,當(dāng)這支背水一戰(zhàn)的軍隊進至李密大營時,王世充一聲令下,兩萬人便像離弦之箭射了出去,人人奮勇爭先,拼死砍殺,其勢銳不可當(dāng)。
這一仗打得空前慘烈。
兩軍激戰(zhàn)正酣時,王世充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一招殺手锏。
他事先找了一個相貌酷似李密的人,在這一刻突然將其五花大綁推到陣前,命人高呼:“已活捉李密!”士卒皆高呼萬歲。瓦崗軍見狀,頓時士氣大挫。緊接著,昨夜埋伏在此的那些隋軍又忽然出動,直撲李密大營,縱火焚燒帳篷房舍。當(dāng)瓦崗軍看到身后沖天而起的火光時,意志瞬間崩潰,開始四散逃命,許多將領(lǐng)當(dāng)即投降王世充。李密眼見大勢已去,只好帶著殘部一萬余人逃奔洛口。王伯當(dāng)?shù)弥蠲軕?zhàn)敗,也放棄金鏞退守河陽(今河南孟州市)。
李密絕對沒有想到,這一次逃亡竟然把他的人生徹底驅(qū)上了窮途末路。
他原本以為勝敗乃兵家常事,不用多久他就能重整旗鼓、東山再起??伤e了,邙山之?dāng)∫呀?jīng)給他的軍事生涯和逐鹿大業(yè)徹底畫上了句號,同時也給波瀾壯闊的瓦崗歷史畫上了一個句號。
正所謂兵敗如山倒。短短一天時間,瓦崗群雄投降的投降(如單雄信等人)、被俘的被俘(如裴仁基等人),一下子樹倒猢猻散。駐守洛口倉的將領(lǐng)邴元真也暗中派人前去接應(yīng)王世充的部隊,準備開門迎降。李密聞訊,慌忙掉頭逃往河陽。抵達河陽后,絕望的李密企圖拔劍自刎,被心腹王伯當(dāng)死死抱住。李密知道自己已經(jīng)走投無路,最后只好帶著余眾二萬人入關(guān),向李淵投降。
一度如日中天的瓦崗寨就此覆滅。
瓦崗之興,如麗日噴薄,剎那間照徹寰宇。
瓦崗之亡,如摧枯拉朽,一轉(zhuǎn)眼煙消云散。
它之所以能夠迅速勃興,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它擁有當(dāng)時最頂尖的一批人才。如李密、徐世、單雄信、秦叔寶、程知節(jié)、裴仁基等等,皆一時之才俊。盡管瓦崗的草創(chuàng)者翟讓本身沒什么能力,而且安于現(xiàn)狀、胸?zé)o大志,可他卻有容人的肚量,因而能夠吸引人才;此外,他還善于聽取部屬的正確意見,所以能夠留住人才、善用人才,讓每個人都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