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這次大規(guī)模的進攻,深入漢帝國腹地,不禁令漢文帝想起父親在《大風歌》中的憂慮“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面對匈奴人日益猖獗的進攻氣焰,誰是守疆捍土的大將呢?在開國將領中,只剩下灌嬰一人,而他也垂垂老矣。
自從呂后時代推行休生養(yǎng)息無為而治以來,漢帝國已經(jīng)有二十余年沒有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在相對和平的環(huán)境下,要考量軍事將領的指揮水平與領導能力,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漢文帝雖然是一代明君,但有其弱點,比起前任漢高帝劉邦,或日后的漢武帝,他在識人用人上,水平比較一般。
馮唐是第一個指出漢文帝弱點的人。馮唐是郎署長官,郎署是漢禁衛(wèi)軍軍官的辦公地,也是漢軍的軍官儲備庫。有一回,漢文帝視察郎署,與馮唐有一段談話,說起戰(zhàn)國時代趙國名將廉頗、李牧時,漢文帝不禁慨嘆說:“廉頗、李牧真可以說是一代名將了,要是我能得到像他們這樣的大將,匈奴人又怎么敢如此猖獗啊?!?/p>
馮唐很不客氣地說:“陛下就算得到廉頗、李牧這樣的將領,恐怕也不能重用呢?!睗h文帝聽了之后臉色突變,自己求賢若渴,可是馮唐居然如此冷嘲熱諷。一怒之下,漢文帝拂袖而走。過了幾天后,越想越不服氣的皇帝,又召來馮唐,當面質問。
馮唐謝罪道:“老臣是個鄉(xiāng)鄙之人,直來直往的,不懂得避忌。老臣聽說古代君王在任用將領出征時,非常鄭重,臨行前要親自推車,并囑咐道:朝廷內(nèi)之事,由寡人作主;朝廷外之事,由將軍裁斷,軍功爵賞,都交由將軍處置,先行后奏。老臣曾經(jīng)聽祖父說過趙國李牧將軍的故事。李牧為趙國守御北疆,在邊疆地區(qū)設立貿(mào)易市場,所得的利稅都用來犒賞將士,不必上報政府,趙王并不遙制。所以,李牧得以充分展示才能,北逐匈奴,東破東胡、澹林,西抑強秦,南援韓、魏,立下赫赫戰(zhàn)功?!?/p>
馮唐舉李牧的例子,是告訴漢文帝,名將之所以能成為名將,與君主的信任是分不開的,君主在選將上,應該抓大放小,讓將領有施展才能的空間。說到這里,馮唐將矛頭對準漢文帝的弱點,他以邊關守將魏尚為例:“云中太守魏尚,奉命守邊,恪盡職守。他沿用李牧的方法,把邊區(qū)貿(mào)易市場所得的租稅,全部用來犒賞士卒,甚至還把自己的俸祿也拿出來,以補日常所用。所以,士卒樂于效命。去年時,匈奴曾進攻過云中郡,魏尚率部迎戰(zhàn),斬獲頗多。但僅僅因為上報戰(zhàn)功時,所報斬殺匈奴人的首級與實際相差六個,結果朝廷不僅未表彰其戰(zhàn)功,反而被削去官職,還判服一年苦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