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蕭規(guī)曹隨”的來歷,實際上也是無為而治的黃老之術(shù)。曹參這個做法,就是要各項制度平穩(wěn)地執(zhí)行,避免頻頻更換政令,以擾天下。
呂后對曹參的做法是贊賞的。曹參死后,呂后又依劉邦的遺囑,任命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由周勃出任太尉。從某種程度上說,呂后也是在實施一種無為政治。呂后時代是一個和平的時代。劉邦生前南征北戰(zhàn),稱帝之后仍以謀略或武力削平諸王。經(jīng)歷多年戰(zhàn)爭后,帝國的首要任務(wù)是讓天下黎民得以休生養(yǎng)息。這一點,呂后基本做到了。這個時代,對于百姓來說,算是個好時代。后來,司馬遷高度評價呂后的功勞:“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wù)稼穡,衣食滋殖?!?/p>
雖然社會太平,經(jīng)濟發(fā)展,可是政壇卻是永遠不能平靜。
漢惠帝之死,對呂后是一大打擊,因為她只有這么一個兒子。呂后臨朝聽政,獨攬大權(quán),可是她沒有繼承人了。當(dāng)然,劉邦還有其他的兒子,都不是呂后所生。呂后這個人妒忌心特別強,對于劉邦曾寵幸的女人以及她們的兒子,她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敵意。那么誰靠得住呢?呂后想到了自己的呂氏家族,與其讓劉氏子孫來得到天下,不如讓呂家來坐取天下。
呂氏外戚集團開始以火箭般的速度躥起。
呂后臨朝稱制后,便任命外戚呂臺、呂產(chǎn)出任南軍與北軍的軍事指揮官。南、北兩軍是捍衛(wèi)皇室的主要軍事力量,南軍職責(zé)為守衛(wèi)宮廷,北軍職責(zé)為守衛(wèi)京城,這是兩支王牌軍,其重要性可見一斑。這是外戚集團崛起的開始。
公元前187年,呂后打算進一步擴張外戚集團的勢力,分封呂姓子弟為王,然而這個做法,有違漢高帝劉邦的的遺令。劉邦在掃滅諸王后,曾經(jīng)與諸大臣刑白馬作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如今劉邦手下的一班大臣多數(shù)還健在,呂后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征求右丞相王陵的意見。忠厚老實的王陵原則性強,斷然拒絕了呂后的提議,他反駁道:“呂氏封王,違背當(dāng)年先帝與諸臣的約定?!?/p>
呂后聽了王陵的話后,非常不高興,轉(zhuǎn)而征求左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的意見。陳平與周勃兩人深知呂后為人陰險毒辣,從她殺害戚夫人母子的手段可見一二,如果公然反對,不僅他們自身難保,而且也難以保全劉氏皇族的命運。陳平與周勃權(quán)衡利弊后,決定以退為進,保全實力,只要他們兩人還在丞相、太尉的職上,終究可以憑借自己的實力扭轉(zhuǎn)乾坤,于是兩人便虛以委蛇,曲意阿承道:“高帝平定天下,分封劉氏子弟;如今太后稱制,分封呂氏子弟,有何不可?”
陳平與周勃的表態(tài)令呂后喜出望外,王陵卻埋怨二人拍呂后的馬屁。陳平與周勃對王陵說:“要說在朝廷上抗?fàn)?,我們不如您,可是說到安定社稷、保全劉氏皇族,您就不如我們了?!蓖趿隉o話可說。很快,直言不諱的王陵被架空了,呂后給了他一個太傅的虛職,剝奪了宰相的實權(quán),由陳平接任右丞相。
呂后開始分封呂氏諸王。她先封呂臺為呂王,呂臺死后,又分封呂產(chǎn)為梁王,呂祿為趙王,呂通為燕王。呂氏其他子弟也雞犬升天,外戚勢力氣焰囂張,大有蓋過劉氏皇族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