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村回到城里,我繼續(xù)上小學。那個時候還是“文化大革命”當中。盡管教育界受到非常大的沖擊,有許多后來認為非?;奶频氖虑榘l(fā)生,可是我的小學班主任老師李秀云,卻給了我非常有益的教誨。
李老師比我的父母要年輕,原來是在外地做水利工作。在我們家回城的時候,她剛剛結束兩地分居,回到丈夫身邊。我父母和她丈夫都在吉林工業(yè)大學工作,她則來到吉林工業(yè)大學的附屬小學任教。
那個時候學校確實不太重視讀書,我還記得有的班主任非常賣力地帶領學生們去參與“批林批孔”等活動,“革命大批判”搞得紅紅火火,而把學生們的學習放在了次要位置上面。
李老師固然也要帶領我們開展革命大批判,但是她對我們的學習抓得非常緊。
在我們到了五年級的時候,已經比較懂事了。在期中和期末考試結束的時候,李老師會用紅紙,把我們的考試成績排出次序張榜公布。我清晰地記得,在紅紙上面寫著:“比、學、趕、幫、超”幾個大字。這個做法在當時“文化大革命”尚未結束的時候,倒也并沒有引起什么非議。而李老師的初衷,是希望大家能夠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當時在班上,她把我們這些學習好的同學與學習差一點的同學組成課外學習小組,放學后一起寫家庭作業(yè),所以我就經常要幫助學習差一點的同學。
在李老師的這種教育下,也因為我一直就學得比較好,而且生來心眼就比較直,所以我那時候沒有培養(yǎng)出競爭意識,相反不論別人有什么問題,我都愿意盡力去幫助。在這個過程中,李老師不只培養(yǎng)了我樂于助人的習慣,而且當我在給不同的同學反復講解的過程中,我還鍛煉出了出色的表達能力。以至于我博士畢業(yè)的時候,我的老師對我說:“你是一個天生當老師的料,只要你懂的東西,你就能給別人講明白。你為什么不愿意留下來當老師呢?”
人在小時候接受的一些灌輸,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李老師給予我的互幫互愛的教育,影響我至今。
由于競爭意識的缺乏,進入社會以后我在很多人眼里成為了異類??墒?,競爭難道不都是以自我利益為導向的嗎?一個社會極力倡導每個人都以自己的利益為導向,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嗎?沒有競爭意識不等于不求上進。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在與他人的競爭中取勝,而是要不斷地戰(zhàn)勝自己,超越自己。只有看不清自己的人,才會以外在的目標為超越對象。
在小學的時候,我不止學得好,而且也敢想敢干。當時李老師很喜歡我這個特點。不過當我做過頭了的時候,她毫不客氣地教訓了我一次。
1976年初夏,長春綠樹成蔭,涼爽宜人。暑期一到,我們將要結束小學的學業(yè)升入中學。當時我在吉林工業(yè)大學附屬小學五年級四班學習。我們班分成五個小組,我在第五組。大家將要分別去不同的中學上學。盡管小孩子還不太懂事,但是我們還是頗有些戀戀不舍,總覺得這是一個大的變化。我們小組的幾個人商量,應該買些“紀念品”相互留個紀念。
但是,在那個年代,家中都不富裕,家長是不會給這筆錢的。我們就開動腦筋想著如何弄些錢。一個同學講,在他住的“五八”樓的后面,有一個菜窖,是用鐵架子蓋的,我們可以把鐵架子挖出來賣了。在東北,幾乎家家在冬天都要挖一個菜窖,用于儲存過冬的蔬菜,到開春以后,一般就廢棄了,秋天時再挖新的。而在當時的社會狀況下,賣廢品幾乎是工資以外的唯一的掙錢方式。
中午放學后,我們過去“偵察”了一番,發(fā)現(xiàn)那個菜窖的頂棚已經開始坍塌,鐵架的一部分裸露在外??茨莻€架子的大小,應該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決定立即采取行動。
第二天,一個同學借來了一輛手推車。為了不引起麻煩,我們在大人們午休的時候把鐵架子挖了出來,推到了三四公里遠、大學校園外的廢品收購站賣掉。用這筆錢,我們給小組的每一個人買了一個帶彩色圖畫插頁的小塑料皮的筆記本,并寫下了幼稚但很親切的留言和祝福。
很快班主任李秀云老師就聽說了這件事,可能是其他小組的同學告了密。她勃然大怒。因為我是組內唯一的班干部,她把我叫到辦公室:“小小年紀,竟然敢做這種事情,自己去弄錢?!?/p>
錢在當時多少還是帶有“罪惡”的東西,盡管大家都離不開它。我們這批筆記本,以及還剩下的錢,全都被她沒收了。不過她最后也沒有把這件事情告訴我們的家長,而是不了了之,沒有讓我們太難堪。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掙錢”,可惜都被老師沒收了。快樂無憂的小學時代,就這樣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