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文化當中,出生被特定的方式儀式化,例如胎盤往往被當做孩子的一部分,有著保護和治療的作用。因此胎盤一定要謹慎處理。人們常常把它埋在門檻或樹下,有時會把它曬干,然后磨碎做藥。
許多出生儀式都讓人記起死亡儀式。兩者都同樣豐富多彩,各式各樣。在有些文化中,死者的身體要被埋掉或燒掉;在有些文化中,人們卻努力保存他們的尸體。我們今天雖然已經(jīng)不再這樣努力,但古老的出生和死亡儀式還沒有完全流失:仍然有孩子穿著洗禮的服裝接受洗禮;死者的陵墓旁依然會擺著鮮花;在安葬死者時,他的親人會向墓穴中扔把土,一位牧師或朋友會做演講,儀式上會放莊嚴隆重的音樂。從生到死、從來到去,生活就是這樣循環(huán)往復,生生不息。
成年儀式:從孩童到成人
如今,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人選擇體驗古老的成年儀式,完成從青少年到成人、從學校生活到職業(yè)生涯的過渡。
世界各國文化中都有類似的傳統(tǒng):有意識地去迎接極限體驗,以求在生命道路上向前發(fā)展,進入新的社會角色或克服危機。人們決定割斷通向文明的臍帶,獨自在荒野中遭遇自我。他們尋找生命的意義,希望克服深度危機或開始一個新的生命階段。
他們在自然中開始一段通向內(nèi)心荒野的旅程,穿行于愿望的叢林、恐懼的荒漠和失意的沼澤。在生命的某些時刻,我們有必要放棄舊事物,從中解脫出來。在孤獨的地方,人們審視內(nèi)心,得到了回答,變得豁然開朗,或者帶著一種憧憬繼續(xù)自己的人生。
在世界各種文化中,人們依照超越時空的儀式模型來設計轉(zhuǎn)變過程。至于它是涉及內(nèi)心的成長,還是外在地位的變更,都無足輕重。在荒野中完成的是內(nèi)心世界中發(fā)生的事情。人的舊角色已經(jīng)“死去”,他通過了考驗,找到了新的方向,獲得了“重生”,返回到集體當中。
這種古老的轉(zhuǎn)變模式并沒有失效。雖然現(xiàn)在我們通過電子媒介來溝通,通過飛機汽車來移動,它的有效性依然長存。在現(xiàn)代文明中,成年儀式已經(jīng)基本消失。雖然孩子們可以在中學畢業(yè)后就走向勞動市場,拿到駕駛證就可以進入移動社會,但是我們的社會缺乏儀式,缺乏對他們成年的支持。其嚴重后果清晰可見:許多青少年迷失了方向,找不到生命的意義。他們在虛擬世界、毒品、極端的政治態(tài)度中尋找意義。
在今天我們應該怎樣完成真正的成年儀式呢?一個非常好的例子是蒙特梭利學校所舉辦的畢業(yè)慶祝。畢業(yè)的青年們決定通過儀式有意識地標記出新生命階段的開始。他們在巴伐利亞地區(qū)山丘中、森林里或草原上,獨自禁食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