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個問題,麥可亞當有一個很好的答案。他說認識某人意味著在三個不同的親密度上獲得進步。當他第一次見到林恩時,他所依據(jù)的就是那些廣泛的描述語——她看上去有社會優(yōu)勢、外向、有趣、引人注目、情緒化、輕微的憂慮、聰慧和內省。這些描述語就是特征,它們是了解他人的第一個層次。大五維度——開放性、責任感、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經(jīng)質——就是描述人們在這個層次上的特征。
麥可亞當體系中首先談到的就是特征,因為它們形成了對他人的“第一感覺”。當描述自己或他人時,特征是我們最先提到的。我們經(jīng)??梢栽趥€人廣告的開頭看見它們:“友好、活潑、寬容、誠實和精神飽滿”,“我有趣、聰明、性感而且開放”以及“我誠實、愚鈍、有一點沒用、非常頑皮而且從不令人乏味”。
想想你會用什么詞語描述第一次見到的人。這是一個好機會。你的描述語會提到很多特征——描述個性的語言中經(jīng)常用到的詞匯,如好奇、友好、外向、焦慮和情緒化。一項研究表明:人們描述自己或他人時最常用的詞匯是友好、懶散、樂于助人、易相處、誠實、高興、情緒化、自私和害羞。列表后面部分的詞匯——很少使用的詞匯——包括神經(jīng)過敏、引人注目、勉強和兩面派。(使用特征詞匯時,我們并不是種類專家。我的一項關于狗的個性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與人相同的特征,不過當然有很多的區(qū)別。狗與人相似的描述語有友好的、愛打趣的、忠誠的、伶俐的、聲音大的、可愛的、精力充沛的、保護的、情深的和臭的。而在狗身上很少使用的是有皺紋的、活潑的、溫柔的、粗糙的、易激動的以及固執(zh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