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歷史知識(2)

開心學國學(青少版) 作者:王平芳


39.漢景帝劉啟,在被立為太子的時候,有司因為避諱而曰:“子某最長,純厚仁慈,請建以為太子?!碧聘咦胬顪Y祖父名虎,唐追尊為景皇帝,唐人在撰寫《隋書》時,為了避諱,將韓擒虎寫為“韓擒”,空“虎”。這在避諱中是應用了哪種方法?

A.改字法   B.缺筆法   C.空字法   D.改音法

40.下列關于古代文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殷商時代的甲骨上已有關于日食的文字記錄

B.殷商青銅器有屈原向上蒼發(fā)出“天問”的圖像

C.隋代燒制的陶器上有李白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詩句

D.宋代的詩文扇上有鄭板橋所題“難得糊涂”之語

41.我國古代中央機構不斷變革,曾出現(xiàn)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內(nèi)閣、軍機處等制度。這些變革反映的趨勢是不斷強化:

A.專制皇權  B.中央集權  C.檢察權力  D.對農(nóng)民的控制

42.下列各項中,分割宰相軍權的官職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漢朝的刺史

C.唐朝的節(jié)度使       D.宋朝的樞密使

43.《史記·商君列傳》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背霈F(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A.允許工商者入仕為官    B.準許土地自由的買賣

C.承認土地歸私人所有    D.規(guī)定按軍功授爵賜田

44.昭君出塞,促進了中原人民與匈奴的和平與文化交流,當時在位皇帝是:

A.漢元帝   B.漢武帝   C.漢高祖   D.漢明帝

45.被后世史學家稱為史學名著“四史”的為《史記》、《漢書》、《三國志》和:

A.《資治通鑒》  B.《左傳》  C.《戰(zhàn)國策》  D.《后漢書》

46.唐太宗說:“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于事穩(wěn)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這段話表明他主張:

A.發(fā)揮宰相等大臣的議政權   B.君權與相權相互制衡

C.中央權力重心應當下移    D.君主不應實現(xiàn)專制統(tǒng)治

47.北宋范仲淹“慶歷新政”的中心內(nèi)容是:

A.減輕徭役  B.提倡農(nóng)?! .加強軍事  D.整頓吏治

48.下列城市屬于唐朝后期全國最繁華的工商業(yè)城市的是:

A.長安    B.宣州    C.揚州    D.益州

49.北宋初以后,中國古代軍閥割據(jù)局面不復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       B.民族大融合

C.政治制度的改革      D.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

50.王安石變法中,要直接解決的矛盾是:

A.地主階級與農(nóng)民階級的矛盾  B.中原政權與各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矛盾

C.官僚地主與國家的矛盾    D.封建國家與農(nóng)民的矛盾

51.唐玄宗開元年間任用的賢相是:

A.房玄齡、杜如晦       B.姚崇、宋璟

C.狄仁杰、姚崇        D.李林甫、楊國忠

52.唐朝時期下列人物、封號和民族匹配正確的是:

A.骨力裴羅-懷仁可汗-回紇   B.大祚榮-渤海郡王-靺鞨

C.皮羅閣-云南王-南詔     D.骨力裴羅-頡利可汗-突厥

53.俗話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國歷史上出現(xiàn)多次分裂局面,但也有不少歷史人物重新建立大一統(tǒng)的王朝。這些歷史人物不包括:

A.嬴政   B.司馬炎   C.楊堅   D.趙匡胤

54.遼統(tǒng)治者實行“蕃漢分治”的制度,主要是因為當時:

A.社會發(fā)展階段不同     B.民族習俗和心理不同

C.宗教信仰不同       D.民族矛盾激化

55.明末清初學者唐甄在《潛書》中說“兩千年來皇帝皆盜賊”,下列思想家,其政治思想主張與唐甄相似的是:

A.顧炎武   B.黃宗羲   C.王夫之   D.李贄

56.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的思想實質(zhì)是儒家思想在新歷史條件下的活躍,他們使儒家思想更趨實事求是,與國計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A.經(jīng)世致用思想       B.民貴君輕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民主共和思想

57.明清兩代處于中國封建社會的晚期,下列能夠體現(xiàn)這一時期時代特征的文化是:

A.集大成的總結性科技巨著相繼問世

B.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想產(chǎn)生

C.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xiàn)和緩慢發(fā)展

D.古典小說蓬勃發(fā)展

58.有民謠道:“天父殺天兄,終歸一場空,打打包裹回家轉,還是做長工?!鼻宸接涊d則是:“天父殺天兄,江山打不通,長毛非正統(tǒng),依舊讓咸豐?!睆倪@段話中,下列選項中分析正確的有哪些?①這兩首歌謠應是1856年后流傳開來的;②反映的是天京變亂的歷史真實;③前一首說明了農(nóng)民階級的信仰發(fā)生了動搖;④后一首揭示了地主階級對太平天國內(nèi)亂的一種幸災樂禍的心態(tài)。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9.在清末,革命派與維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對西方列強的態(tài)度     B.是否實行“平均地權”

C.政體變革的方式和目標   D.應否推行議會制度

60.南京臨時政府頒布《臨時約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凱的權力,體現(xiàn)這一目的的規(guī)定是:

A.主權屬于國民全體     B.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

C.實行總統(tǒng)制        D.實行責任內(nèi)閣制:

61.關于我國古代與國外文化交流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西漢時陸上海上“絲綢之路”都已開通

B.唐朝不僅和亞洲國家頻繁往來,和非洲也有往來

C.宋元時期中國四大發(fā)明開始外傳,促進了世界文明的進步

D.明清時期,反侵略成為對外關系的重要內(nèi)容

62.1644年,李自成建立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李自成建立的政權叫:

A.大順   B.大遼   C.明   D.宋

63.“留頭不留發(fā),留發(fā)不留頭”的“薙發(fā)易服”政策是哪個王朝頒布的?

A.明    B.元    C.清    D.宋

64.清朝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重要地方力量中,淮軍統(tǒng)領是:

A.曾國藩   B.張之洞   C.林則徐   D.李鴻章

65.清朝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重要地方力量中,湘軍的領導者是:

A.曾國藩   B.張之洞   C.李鴻章   D.林則徐

66.張之洞說:“臣愚以為華民所需外洋之物,必應悉行仿造,雖不盡斷來源,亦可漸開風氣?!边@表明他主張: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興辦近代軍事工業(yè)

C.創(chuàng)辦近代民用工業(yè)     D.學習西方自然科學

67.1904年爆發(fā)的日俄戰(zhàn)爭對當時中國國內(nèi)的“立憲”“專制”之爭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立憲派和主張君主專制的人對戰(zhàn)爭結局抱有不同期望,立憲派普遍希望:

A.日敗俄勝  B.日俄俱敗  C.日勝俄敗  D.日俄休戰(zhàn)

68.下列條約中,不屬于中國跟日本簽訂的是:

A.馬關條約  B.辛丑條約  C.北京條約  D.續(xù)定印藏條約

69.“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斗爭綱領是哪個組織提出的?

A.華興會   B.興中會   C.光復會   D.同盟會

70.中國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是:

A.興中會   B.光復會   C.同盟會   D.華興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