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私接的權力管道(5)

隱權力:中國歷史弈局的幕后推力 作者:吳鉤


我不避啰嗦地引用這些事例,是想說明,督撫同城相爭其實是一種制度性的痼疾。按照帝國正式的權力分配原則,即游百川所說的“舊制”,的確是“兵事歸總督,吏事歸巡撫”。但是,舊制也有自相矛盾之處,比如乾隆年間所修《會典》規(guī)定:“總督統(tǒng)轄文武,詰治軍民;巡撫綜理教養(yǎng)刑政?!笨偠竭^問吏事,好像也是“舊制”所授權。簡而言之,舊制給出的權限劃分是含糊不清,難以適從的,督撫從正式管道獲得的權力是不十分確定的。碰上像張之洞那樣的強勢總督,即使舊制說得明明白白,他也可以佯裝“懵于掌故”,視制度為廢紙一張。朝廷似乎也無意徹底解決督撫爭權的問題,曾經一度撤銷了與總督同城的巡撫,但不久又恢復過來,只是重申了一遍不管用的舊制而已。

如此看來,胡林翼能讓同城總督“虛己推誠”,確實不容易,所以胡思敬說林公善“權變”,陳贛一說林公有“智謀”,意思都差不多。面對總督咄咄逼人的權勢,胡林翼與游百川的思路是大不相同的。游百川搬出舊制,告訴張之洞:祖宗法度并沒有授予總督干涉吏事的權力。張之洞卻不以為然:巡撫歸總督節(jié)制,這也是天下皆知的“習慣法”。但我認為,張之洞的權勢,與其說來自這條習慣法,不如說來自他深厚的隱權力資源。他是慈禧太后“手擢”的人才,也很會巴結太后,梁啟超干脆諷刺他“迎合宦術甚工”。總督府內,既然已有直通宮闈的權力管道,張之洞當然可以寸權不讓。

胡林翼則與張之洞一樣極工“迎合宦術”。他沒有天真地去跟官文爭辯“兵事歸總督,吏事歸巡撫”的舊制——舊制未必可以鞏固巡撫的權力,何況舊制又是自相矛盾的,反而是不著一字的關系網絡,更能配送來足夠的權力。所以他高明地走“姨太太路線”,暗修一條通向總督府內宅的私人性權力管道?!昂蟾纭痹诤闭f一不二、事無巨細咸決于己的權力(包括巡撫的正式職權、由私人關系增殖出來的隱權力),就是沿著這條私接的管道流到他手里的。寵妾的“三寸舌”、“枕邊風”,顯然比游百川檢索了大半天的《會典》更有權力效用。

關系網嵌入權力結構

我講述胡林翼的故事,并無意贊美他“善權變”或“有智謀”,也不想批評他“迎合宦術甚工”。我們需要拓寬眼界,從胡林翼的“權變”、“智謀”,發(fā)現(xiàn)帝國的權力結構中,正式的權力分配管道與私接的權力管道交錯嵌合的奧秘。

因為正式權力分配管道的失效,官場上才盛行裙帶關系,出現(xiàn)了所謂的“婦人女子之運動”。不僅如此,為了鞏固或獲得權力,保持私人性權力管道的暢通,帝國的官場還發(fā)展出一套半制度化的人情慣例,如同年中式必敘“年誼”,同鄉(xiāng)舉子必敘“鄉(xiāng)誼”,同一座師必敘“門誼”。還有,領導與領導夫人生日,必致送禮金;逢年過節(jié),必向上司奉上“年敬”、“節(jié)敬”;夏冬二季,又須送上“冰敬”、“炭敬”。

這各種“敬”的規(guī)格,甚至有了約定俗成的標準,不可隨意破壞這個標準,否則它所維系的“情誼”就會受到影響。一本清代的官場教科書這樣告訴從政者:陋規(guī)日久相沿,已成為常例,萬不可在常例之外加增,更不可在常例中扣減,倘若應出而吝,那就如“象齒之焚”,得不償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