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誰是西漢的『經(jīng)濟牧羊人』
漢武帝一生的大功業(yè)不少,整人多,干工程多,打仗多,外交多,里里外外的多,都離不開一個字:花錢多。毀譽參半的漢武帝時代經(jīng)濟大改革,至今依然是史學界議論的話題,公認的事實是:漢武帝時期的經(jīng)濟大改革,雖然整合了國家財政,提高了經(jīng)濟效益,充實了國庫,強化了中央威權,但有些急功近利,其中的許多經(jīng)濟政策,更像是興奮劑,雖然可以暫時起到緩解財政困難的作用,后患卻無窮,他晚年時期的國家疲敝,正是因此而肇始。
但是這些“消極問題”,千百年來也一直有人為他辯護,比如明朝時期的著名大儒李贄,在談到這個問題是就曾反問“若非如此,汝將奈何”?意思是,即使是別人,放到漢武帝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上,除了采取這樣酷烈的經(jīng)濟政策,還可以有別的選擇嗎?千百年來,這一直是大家的一個共識,引領這場大改革的桑弘羊,也一直被看做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經(jīng)濟學家之一。
然而事實上,當時的漢帝國,完全有可能走上另一條路,因為就在漢武帝在位的時期,有一個同樣優(yōu)秀的經(jīng)濟學家,不但看出了當時漢朝經(jīng)濟改革面臨的隱患,更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人雖然沒有桑弘羊名氣大,但是他的眼光卻同樣睿智——卜式。
一
卜式,洛陽人,和桑弘羊類似的是,他也是商人出身,比起桑弘羊的“富二代”身份來,卜式是個白手起家的勵志人物。他的家庭,原本經(jīng)營畜牧業(yè)的小康之家,但小時候父親去世,家里還有母親和弟弟。有弟弟,也就有了財產(chǎn)糾紛,家里鬧分家,弟弟總想多分點,母親疼愛小兒子,也向著弟弟,身為長子的卜式不計較,他干脆大手一揮,把父親名下的大部分財產(chǎn)都留給了弟弟和母親,自己僅帶著100多只羊分家另過。當時鄰居朋友都笑話卜式傻,但分家沒幾年,卜式就迅速發(fā)家,成了當?shù)氐男竽翗I(yè)大戶,他名下的牛羊財產(chǎn),多達上千頭,而且還買了大宅子,成為河南當?shù)赜忻母粦簟?/p>
卜式是怎么發(fā)家的?當時的正史中并沒有記載,只有河南當?shù)氐挠涗浿校幸恍┱f法,一是卜式在牛羊的飼養(yǎng)上很有學問,特別是對草料的配比和飼養(yǎng)時機的把握,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他的牛羊比其他商戶長得快,也更膘肥體壯,因此求購者云集。另外一條,就是卜式的經(jīng)營方式很有意思,當時的牛羊交易,一般都是現(xiàn)款現(xiàn)付,一手交錢,一手交羊,卜式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在買賣的時候,首創(chuàng)了“后付費”政策,即前來求購的商戶,如果手中的錢不夠,可以先行支付一部分,余下的部分,可以在之后補足,但附帶的條件就是,按照滯后支付的日期,需要再額外加付相應的利息。特別是對于那些經(jīng)濟條件有限的自耕農(nóng)家庭,卜式更推出了“白給”政策,即前來求購的普通農(nóng)戶,可以不支付一分錢就帶走牛羊,然后在年尾償還欠款并交付利息。如此一來,雖然卜式的牛羊價格比其他人要高得多,但是大部分人都買得起,客戶自然比其他人多,發(fā)展的速度也極其快。到了公元前122年左右,卜式的畜牧產(chǎn)業(yè),已經(jīng)是河南當?shù)刈畲?,儼然一方富豪?/p>
卜式不但能掙,更能花。他本身就是一個性格慷慨的人,當年分家的時候不計較,后來做買賣的時候也不計較付費問題,有了錢,更不計較花錢問題。公元前122年,漢朝反擊匈奴的戰(zhàn)爭已經(jīng)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國家花錢甚多。特別是在這一年,漢帝國大規(guī)模的開發(fā)新奪取的河套地區(qū),移民幾十萬人并且修筑城防,移民恢復生產(chǎn)要錢,駐軍吃飯也要錢,打仗更要錢。這時期的西漢富商們,喜歡趁火打劫,當時連年戰(zhàn)爭,國家花銷巨大,各類生活用品緊缺,富商們往往用囤積居奇的手段謀取暴利,西漢帝國在這一年,僅大米的價格就比漢景帝時期上漲了一倍,可謂是“通脹經(jīng)濟”。卜式經(jīng)營的畜牧業(yè),也面臨著巨大的商機,因為當時對于戰(zhàn)馬牛羊的需求,從國家到老百姓都非常大,只要學著其他商人的樣子繼續(xù)搞囤積,貌似發(fā)國難財不是什么難事。
卜式不但不發(fā)國難財,偏偏毀家紓難。在公元前122年,卜式上書漢廷,表示愿意捐贈自己一半的家產(chǎn),幫助朝廷抗擊匈奴。這份奏章把漢武帝本人雷暈了。當時的漢武帝,正為富商們囤積居奇,趁火打劫的事情大傷腦筋,像卜式這樣不但不趁火打劫,反而給國家送錢表忠心的,這是之前從沒見過的,按照漢武帝的想法,這人要么腦袋進了水,要么另有目的。此時的丞相公孫弘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這個人還有一個毛病——貪。當時公孫弘曾經(jīng)讓富商們對他“孝敬”,唯獨卜式不買賬,這下眼看卜式表忠心,自然要趁機下藥,他說卜式此舉恐怕“非人情,不軌之臣” ,也就是說卜式這么做是別有用心的。因他的下藥,卜式滿懷忠誠的奏疏不了了之。對卜式的行為,漢武帝本人也深感疑惑,他曾派使者去見卜式,問卜式這么做究竟為了什么,卜式的回答擲地有聲:“天子誅匈奴,愚以為賢者宜死節(jié),有財者宜輸之,如此而匈奴可滅也?!钡远嘁傻臐h武帝,到底不相信卜式有這么高的覺悟,因此還是沒搭理他。
僅僅過了一年,漢武帝不想搭理的卜式,就變成不得不搭理了。這一年的漢帝國,霍去病奪取河西走廊,招撫了匈奴貴族渾邪王和休屠王,人家既然投降了,就要花錢安置,更要好好封賞,鼓勵更多的匈奴人來投降,要封賞,就得花錢。偏偏這時候漢帝國屋漏又逢連夜雨,黃河連發(fā)水災,數(shù)十萬災民生機全無,要防止災民鬧事,穩(wěn)定內部,也同樣要花錢。當時的山東水災,情況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史載“人或相食,方二三千里”,同時漢帝國的財政儲備卻已經(jīng)空空如也,當時的局面是“無以盡瞻”,也就是窮得叮當響了。當時受災最嚴重的地區(qū),是河南省,卜式得知后,主動拿出20萬錢給河南太守,用來安置災民。此事被漢武帝知道后,他終于開始相信卜式的耿耿忠心,為了表彰卜式的功勞,他封賞了卜式12萬錢,剛剛“出血”的卜式不但分文不受,反而把這些錢又捐給了政府。然后卜式利用自己在商業(yè)界的影響力,不辭勞苦走訪各家商賈,苦口婆心勸說他們出錢資助朝廷,一番奔走之下,竟然又給漢帝國募到了100多萬錢的賑災款,可稱是當時絕對的“愛心模范”。這樣的模范人物,漢武帝自然大為欣賞,當年對卜式的疑惑也煙消云散,他立刻任命卜式為中郎將,賜10頃田地,并且把他的事跡昭告天下,讓全國百姓學習,如此一來,卜式一下子成為全國知名的“愛心模范”,聲名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