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劉裕,貴族中國的叛逆者(2)

不容青史盡成灰:三國兩晉南北朝卷 作者:張嵚


但能力能夠做皇帝的劉裕,在公元405年“再造社稷”,并且成功把持大權之后,他想當皇帝,還是非常不容易的。

首先就是他的出身問題,劉裕寒門出身,在那個門第社會之中,寒門出身的人,能做官就祖墳上冒青煙了,想做皇帝,簡直是要癡心妄想。雖然說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但是劉裕也不能把所有的世家大族都殺干凈。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此時的東晉王朝,還有他的正統(tǒng)地位,一直在以“光復河山”來收攏人心,現(xiàn)在北方失地沒有收復,你卻把正統(tǒng)朝廷干掉了,這讓全國人民看你劉裕是個什么東西。所以要想奪取政權,劉裕必須要做兩件事,第一件事要提高自己的威望,第二件事要拉攏世家大族。后一件相對好辦點,這時期的世家大族,都已經腐朽不堪,只要封官許愿給好處,完全可以找到合作者。第一件事比較難辦,那年頭要有聲望,除非兩種可能:第一種是出身名門,這個說過了,出身問題劉裕是扭轉不了的;第二種也很難,就是必須要成為民族英雄,當時南北分裂,北方政權林立,但凡是有血性的東晉人,哪怕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也都有光復河山的愿望,做到這一點的,就是大家心中的英雄。可做到這樣又談何容易,當年的桓溫何等雄才大略,貿然北伐的結果又是如何?不照樣被人家打回來嗎?他都不行,你劉裕行嗎?

劉裕的態(tài)度是:我行!

在成為把持大權的權臣之后,劉裕就把北伐提上了日程,在劉裕之前,東晉王朝也曾進行了多次北伐,從最早的祖逖,到后來的桓溫,每一次都是口號震天響,卻最終功敗垂成。這一次劉裕決定試試了,他的第一個對手,就是盤踞山東河北地區(qū)的南燕。

南燕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鮮卑族建立的一個政權,這個政權的統(tǒng)治者,是鮮卑族中的慕容鮮卑。所謂慕容鮮卑,就是金庸《天龍八部》里吹的神乎其神的“慕容家族”。在武俠小說里,他們很神話,而在真正的歷史中,他們也非常彪悍,慕容鮮卑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當時北方最精銳的騎兵。他們的騎兵都是由身經百戰(zhàn)的鮮卑戰(zhàn)士組成,戰(zhàn)斗力極其彪悍,而且他們還獨創(chuàng)了連環(huán)馬戰(zhàn)術,古典名著《水滸》里的連環(huán)馬,還有后來金朝滅南宋時期的拐子馬,都是從慕容鮮卑的連環(huán)馬戰(zhàn)術里演化來的。在冷兵器時代的南北朝,平原作戰(zhàn),騎兵是最強悍的兵種,有最好的騎兵,也就意味著有了最好的軍隊。手握當時最精銳騎兵的南燕,一直是東晉政府的大敵,在東晉眼里,這個政權不但是個敵人,更是個白眼狼。慕容家族起家初期,因為實力弱小,曾經接受過東晉的冊封,東晉為了能夠收復北方,一度曲線救國,給予慕容鮮卑極大的支持。但慕容鮮卑實力強大后,反而翻臉不認人,屢次侵略東晉,尤其是在桓玄篡位期間,慕容鮮卑也趁火打劫。比如公元409年,慕容鮮卑就曾侵入東晉管轄的淮北地區(qū),大肆擄掠人口,軍民傷亡極其慘重,但對劉裕來說,慕容鮮卑的這次入侵,是天上掉餡餅。東晉王朝對北伐的興趣一直不大,特別是有了桓溫專權的教訓后,在東晉世家大族的眼里,北伐只能給權臣增加政治資本,而對自己的利益無意義,所以在慕容鮮卑這次入侵前,雖然劉裕多次提出北伐,卻總遭到世家大族的阻撓。這次慕容鮮卑主動挑釁,開戰(zhàn)的口實終于來了,世家大族們雖然反對北伐,但是如此大仇下,誰也不敢挑頭反對,劉裕也就等來了證明自己軍事實力的機會:我不止能窩里橫,我更能橫掃北方。

公元409年四月,劉裕開始了這次北伐行動,客觀上說,以他這次北伐動用的部隊看,同時代的人,有理由對這次北伐的結果,表現(xiàn)出最大的悲觀。當時東晉最緊缺的就是馬匹,江南原本就不是產馬的地方,部隊作戰(zhàn)主要以步兵為主,到了劉裕的軍隊里,不但騎兵稀少,連運送物資的馬匹都少,有些軍隊運輸輜重的時候,甚至不得不用牛車來替代馬車。但在劉??磥?,這些都不意味著自己會敗,用牛車怎么了,牛車照樣可以打牛仗。

有信心固然好,但支撐信心的還是實力,劉裕敢打,關鍵在于他相信自己的實力,論統(tǒng)兵打仗的謀略,在當時沒有人比他狡猾,論軍隊的戰(zhàn)斗力,他打造出來的新一代北府軍,在嚴明的紀律和嚴苛的訓練下,戰(zhàn)斗力早就直線恢復到頂峰時期的水平,至于差距懸殊的騎兵水平和戰(zhàn)馬儲量,劉裕也找到了對付的武器。出師之后,劉裕首先贏了慕容鮮卑一招,當時普遍的觀點,就是北伐需要步步為營,一步一步攻占城池,穩(wěn)打穩(wěn)扎,但劉裕卻發(fā)現(xiàn),對付別人可以穩(wěn)打穩(wěn)扎,對付慕容鮮卑卻不行。因為他們有精銳的騎兵,在部隊的機動性上遠遠強于自己,所謂穩(wěn)打穩(wěn)扎,最后只能自己投進敵人的包圍圈里送死。所以劉裕采用了一個慕容鮮卑想不到的戰(zhàn)術:不理會周邊敵人的糾纏,不去攻占沿途的小城市,集中兵力直撲慕容鮮卑的軍事重鎮(zhèn)臨朐。這個戰(zhàn)術果然出乎慕容鮮卑的預料,南燕皇帝慕容超本來想著節(jié)節(jié)抵抗,趁劉裕兵敗疲憊的時候,再發(fā)揮騎兵的優(yōu)勢反攻,一舉擊敗劉裕,但沒想到劉裕卻反其道行之,火速推進到臨朐一帶,就像是一把刀子,直接插到了慕容超的胸脯上。慕容超是個心氣頗高的人,自然是不會甘心,他立刻作出了應對決戰(zhàn)。就在臨朐和劉裕決戰(zhàn),你出乎我預料怎么樣,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煩了,以一群步兵,就想抵抗我的精銳鮮卑騎兵,簡直是癡人說夢。

是年五月,劉裕的大軍快速突擊到了臨朐,慕容超率領的鮮卑騎兵,也已經在臨朐擺好了陣勢。事實證明,雖然在預判上輸了一招,但是慕容超以及他治下的南燕鮮卑騎兵,卻是非常強悍的,僅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完成了主力部隊的集結,扎好了口袋等著劉裕來鉆。劉裕此時勞師襲遠,物資保障也不充裕,而且他的騎兵有限,在山東平原上想和慕容超的精銳騎兵抗衡,在這之前從來沒有過先例。步兵打騎兵,在冷兵器時代的平原戰(zhàn)斗中,基本上勝負是很少有懸念的,雖然演義小說里搞出過“砍馬腿”、“鉤鐮槍”之類的說法,但放在實際戰(zhàn)斗中,相當多是行不通的。就好比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讓一個手拿沖鋒槍的士兵,去對付一輛隆隆開進的坦克,勝負的結果,不用打基本就可以預料了。同樣,劉裕面臨的這場決戰(zhàn),不用打,結果似乎也是可以預料的。

但是戰(zhàn)斗的結果,卻是出乎預料。戰(zhàn)斗打響后,慕容超故伎重演,拿出了鮮卑騎兵的看家法寶:連環(huán)馬,即用鐵鏈子把騎兵三五個拴在一起,然后向劉裕發(fā)起沖鋒。這一招在之前南燕的戰(zhàn)斗中,可以說是屢試不爽,重甲騎兵栓在一起組成沖鋒團隊,這個沖擊力就好比是重裝坦克隆隆開來,足夠把一切擋路的士兵碾成粉末,劉裕手下的步兵,貌似不夠給這些鋼鐵怪獸塞牙縫的。慕容超的這種騎兵,每個騎兵負重的甲胄都非常重,曾經有軍事愛好者按照史料的記錄,復制了當時南燕的盔甲,得出的結論是,一個普通的現(xiàn)代人如果穿上這種盔甲,別說是打仗,走路都是困難的。放在當時的戰(zhàn)場上,他的這些士兵們,幾乎都是力大如牛的勇士,而且重裝盔甲把他們保護得非常好,可以說刀槍不入,弓箭以及普通的步兵武器,是根本無法對他們形成殺傷的。因為這一切,開戰(zhàn)之前,雄心勃勃的慕容超非常有信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