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節(jié):自序 發(fā)現(xiàn)新孝道(3)

新孝道 作者:朱翔非


真正認真閱讀《孝經(jīng)》,是在做博士論文的時候。我的論文談的是春秋時期的倫理形態(tài)問題。這要求我把先秦的有關(guān)經(jīng)典至少都要過一遍。學(xué)術(shù)是天下的公器,我不敢大意,硬是把很多經(jīng)典細讀了一遍。這里面就包括我平時并不看好的《孝經(jīng)》。

這一讀,讓我又驚又喜。驚的是它讓我明確了我從前沒有意識到的孝道的價值;喜的是解決了多年來困擾我的許多重大問題。

首先,《孝經(jīng)》認為孝道具有永恒的價值。經(jīng)文認為孝道是“天之經(jīng),地之義”(《三才章》)的天道的表現(xiàn)。人的孝行完全是與天道一致的,具有永恒的特點,而不是從屬于某個社會階段。唯其如此,孝道也具有無限的莊嚴和神圣性。人類的所有成員(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都要遵守孝道,無一例外。顯然,這里孝道對人是一種絕對的律令,這就自然排除了用功利原理來解釋孝道的做法。這個解釋使我原來的疑團渙然冰釋了,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捫心自問,父母養(yǎng)育孩子盡心盡力,難道真的是貪圖孩子長大后的回報嗎?即使在沒有社會保障體系的農(nóng)業(yè)社會,說父母對孩子的愛主要是功利性的,也是對這一人類偉大天性的褻瀆。很多父母用功利化的觀點要求孩子孝順,一方面是適應(yīng)孩子的理解能力做出的權(quán)宜之說,一方面也說明這些父母本身對孝道的理解存在偏差。從傳世的一些古人勸孝故事來看,很多古人這方面的認識誤區(qū)和現(xiàn)代人的相同,都落在了功利化的窠臼里。

盡管如此,以永恒真理來看待孝道,構(gòu)成了中華人文精神的重要部分。明末的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以后,發(fā)現(xiàn)中國人雖然沒有普遍的宗教信仰,但卻能做到社會富足,秩序井然,絕不亞于同時代的西方。他們從中國人對祭祀祖先的態(tài)度上找到了答案,認為這便是中國人的信仰。不過,他們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這個信仰屬于偶像崇拜,是低等的、原始的,最終還得皈依西方宗教才行。我們不能不佩服這些西方傳教士觀察力的敏銳,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了孝道是中國人生活中的絕對價值,具有信仰的功能,但也不能不說他們還是誤解了中國人。實則,中國人并不是把祖先當(dāng)作偶像來崇拜的,而是通過祭祖表達對永恒天道(一種理念,而不是人格化的神)的敬意。天道(體現(xiàn)在人身上就是孝道),才是中國人的信仰。這個信仰,論高度,超越了偶像崇拜的初級宗教,也比西方的神教更具有理性的特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