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大唐王朝的開疆拓土(5)

不容青史盡成灰:隋唐宋元卷 作者:張嵚


公元646年,在當年平定東突厥后,唐軍再次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遠征,由李績統(tǒng)帥,江夏王李道宗、左衛(wèi)大將軍阿史那杜爾、營州都督薛萬徹、代州都督張儉四路大軍齊發(fā),大舉進攻薛延陀汗國,孰料這次卻是“殺雞用牛刀”,聞唐朝大軍前來,苦于戰(zhàn)亂的薛延陀各部落紛紛歸附。隨后,李績僅率200精騎,至薛延陀汗國牙帳進行招撫,夷男的侄子多摩帶頭投降,但夷男麾下的“昭武九姓”卻還猶豫,李績二話不說,當場下令進攻,200多唐朝騎兵,竟一口氣斬首敵人5000多,唐軍強大的戰(zhàn)斗力徹底嚇怕了薛延陀各部。各部歸降后,多摩到長安被封為大將軍,薛延陀汗國的屬地,被唐朝劃入燕然都護府,成為中央直接管轄的地區(qū)。至此,橫掃大漠的薛延陀汗國,在囂張了20多年后迅速敗亡。

在與薛延陀汗國進行周旋的同時,唐朝在西線也陸續(xù)平滅了兩個重要對手:吐谷渾與高昌。

先說吐谷渾。這是一個在隋朝就讓中原皇帝頭疼的勢力,他們盤踞在甘肅青海地區(qū),阻斷絲綢之路,而且他們是鮮卑族的后代,戰(zhàn)斗力強悍不說,也具備其他游牧民族不可比的文明程度。如果說平定薛延陀汗國是為了安定北方,那么與吐谷渾之戰(zhàn)成敗與否,則關系著唐王朝是否能夠打通絲綢之路,中華文明西進的窗口是否能再度打開。

比起打薛延陀汗國的摧枯拉朽,唐朝在與吐谷渾的戰(zhàn)爭里卻是出師不利。在唐朝擊敗東突厥初期,吐谷渾也曾遣使通好,但不久之后,就襲殺了唐朝出使西域的商隊。之后,趁唐王朝經(jīng)營漠北期間,吐谷渾霸占河西走廊,且不斷抵制唐朝西進,不停地襲擊唐朝西線的涼州、肅州等地區(qū)。如此囂張,唐王朝自然不能容忍,但比起突厥和薛延陀來,吐谷渾更擅長“游擊戰(zhàn)”。唐朝兵力空虛的時候,他們大舉入侵,唐朝大兵到來時,他們又迅速撤退,而且他們身處甘肅、青海地區(qū),當?shù)氐貏輳碗s,唐軍難以追擊。

就這樣,在公元635年之前,吐谷渾來了跑,跑了來,反反復復幾次,把唐朝邊將折騰得直憋氣。尤其是公元634年,李世民先是委派段世軒征討吐谷渾,段世軒也算個名將,可到達后,吐谷渾早跑得無影無蹤,分路追擊卻找不到影子,等段世軒一撤,吐谷渾又大舉劫掠肅州,勞而無功下,李世民一跺腳:換人!換來的人,就是此時已經(jīng)退休歸家,當年曾經(jīng)大破突厥的名將李靖。

公元634年十二月,李靖以西海道總管的身份,統(tǒng)帥12萬大軍來到甘肅,吐谷渾還是拿出了他們的“法寶”——跑,撒腿溜之大吉。唐軍大舉追擊,李道宗部在青海湖東南大破吐谷渾。但是吐谷渾主力尤在,更抱定了唐軍不敢深入追擊的想法,但吐谷渾忘記了:李靖最大的特點,就是直搗黃龍,既然打,就要往死里打。結(jié)果,唐軍出人意料地發(fā)動行動,先以契苾何力的突厥軍包圍祁連山,斷掉了吐谷渾逃跑的后路。接著唐軍不顧人困馬乏,在青海草原上進行長途急行軍,在渺無人煙的大草原上跋涉2000里,終于在青??嗪2蹲降搅送鹿葴喼髁?。這支勞師襲遠的唐軍,竟然迸發(fā)出了強大的戰(zhàn)斗力,將一直在此地養(yǎng)精蓄銳的吐谷渾軍打得大敗。吐谷渾可汗俯允奪路而逃,準備經(jīng)塔克拉瑪干沙漠逃奔西域。但唐軍是不會給他這個機會的,長途奔襲的唐軍依然死死追擊,甚至到了全軍斷水的地步。李靖命令部隊殺馬喝馬血充饑,卻絲毫不放松追擊的腳步。

最終,在青海突倫川,唐軍追上了吐谷渾軍主力,一場大戰(zhàn)再次擊潰之,走投無路的俯允上吊身亡,雄踞河西走廊的吐谷渾汗國至此滅亡。此后,唐軍冊封俯允之子慕容順為可汗,吐谷渾和突厥一樣,成為了唐朝忠誠的藩屬。這場戰(zhàn)爭對于之后唐王朝平定西突厥,拓通西域有著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原本是戰(zhàn)爭前沿的甘肅隴右地區(qū),從此可以免受吐谷渾劫掠之苦,以飛快的速度發(fā)展起來,唐朝諺語“天下富,出隴右”,正是緣起于此。

在唐朝西進的過程中,下一個被解決掉的,是高昌。比起吐谷渾來,高昌不是一個強大的政權(quán),卻是一個戰(zhàn)略位置極其重要的政權(quán),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沒有實力,卻比上面幾位都囂張的政權(quá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