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權?。合侣洳幻鞯膫鲊癍t(3)

給歷史把脈之疑難雜案 作者:張程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位給自己,建立了曹魏。傳國玉璽自然順延成為曹魏的皇權象征。曹丕畫蛇添足,派人在傳國玉璽的肩部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三國一統(tǒng)于西晉,玉璽歸晉。西晉末年,中國北方陷入了所謂的“五胡亂華”時代,朝代更迭頻繁,動蕩不安。傳國玉璽開始了最為劇烈的顛沛流離。

晉懷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玉璽被滅亡西晉的匈奴部、前趙劉聰所奪得。東晉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趙石勒滅前趙,奪得玉璽,也畫蛇添足在右側加刻了“天命石氏”,意思是自己做皇帝是天命所歸。后趙大將冉閔殺石鑒自立,建立了冉魏,續(xù)而擁有了玉璽。在亂世中,所有的野心家都需要給自己臉上貼金,希望證明自己權力的合法性,同時貶低、打擊對手。聽說冉魏擁有玉璽,北邊的鮮卑族心理不平衡了。81 公元352年,鮮卑族慕容儁為得到傳國玉璽,南下攻魏。三月,冉閔兵敗被擒,五月被殺。冉魏都城鄴城被北鮮卑大軍團團圍困。冉魏大將軍蔣干等人輔佐太子冉智閉城拒守。當時鄴城發(fā)生了饑荒,到達了百姓相食的地步。后趙時期的宮女都被饑餓的人們吃光了。蔣干為了解決困境,只能一方面奉表向鮮卑族請降,一方面又派人向東晉的謝尚求救。蔣干的如意算盤是希望能夠將鮮卑軍隊和東晉軍隊都吸引過來,讓他們鷸蚌相爭。謝尚等人也不是傻瓜。謝尚戰(zhàn)前派戴施占據(jù)枋頭。東晉素無恢復北方故土的雄心壯志,相反更看重冉魏手中的傳國玉璽。對于以天下正統(tǒng)自居的東晉王朝來說,傳國玉璽是證明自己合法性的重要工具。戴施接到蔣干的求救信息后,就派了個使者到鄴城討價還價,說東晉可以出兵援助,但是必須拿傳國玉璽來做信物。蔣干猶豫不決,不愿意用傳國玉璽來換援兵。戴施見蔣干還在猶豫,在幾天后親率精兵百余人入鄴城助守,進一步欺騙蔣干說:“天子聽說玉璽已經到了我手中,這才相信蔣干你是真心誠意求援的,調遣軍隊糧草來救?!笔Y干相信了戴施的話,將玉璽交給了他。戴施一拿到玉璽,就密令何融送傳國玉璽到枋頭,再派遣部將胡彬以三百精騎連夜護送玉璽到東晉首都建康,獻給晉穆帝。傳國玉璽重新成為晉王朝號令天下的象征。兩個月后,鄴城被鮮卑族攻破。冉魏滅亡了,但鮮卑人并沒有實現(xiàn)得到傳國玉璽,做名正言順的皇帝的目的。他們的沮喪與失望之情可想而知。慕容儁干脆謊稱得到了玉璽,登基做了皇帝。似乎是為了證明玉璽在自己手里,鮮卑人還信誓旦旦地改元“元璽”。

在這個階段,稱王稱霸的人很多,但玉璽只有一個。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于是很多豪強梟雄自己私刻玉璽。比如東晉朝廷南逃后,就自刻了一個玉璽;此外還有西燕慕容永刻的玉璽、姚秦的玉璽等等。他們私造玉璽的“創(chuàng)意”得到了后世許多亂臣賊子和梟雄豪強的歡迎和效仿。

話說那玉璽留在建康,隨著東晉、南宋、南齊、南梁世代相傳。到了南梁時,建康發(fā)生了侯景之亂。侯景在壽陽起兵叛梁,最后攻占了首都,得到了玉璽。侯景很快被殺,叛亂被平定。但侯景任命的侍中兼平原太守趙思賢卻趁亂拿著玉璽潛逃到了廣陵,被一個叫郭元建的人搶走了玉璽。郭將玉璽獻給了北齊的行臺辛術,辛術再轉獻給北齊朝廷。傳國玉璽遂為割據(jù)黃河中下游的高氏所有。后來南陳取代了南梁,但是沒有傳國玉璽,怎么辦?好辦,自己刻一個玉璽。于是玉璽越刻越多,每個割據(jù)政權都宣稱玉璽在自己手中,自己才是真命天子。建德六年公元577年正月,北周武帝宇文邕滅亡北齊。傳國玉璽進入北周。四年后,外戚楊堅廢北周靜帝,建立隋朝。傳國玉璽成為隋朝的國寶,隋朝將傳國玉璽改稱為“受命璽”,所謂隋命天授。公元589年,陳朝滅亡,隋朝統(tǒng)一全國。那些私刻的傳國玉璽也就統(tǒng)統(tǒng)被隋朝沒收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