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這個時候才毫無顧慮地站在了權力的最高峰。
他要完成心中一個夙愿,亦即規(guī)劃中的人生最后一步:平天下。
何謂平天下?就是要打仗。
打誰?蚩尤早已被征服融合,還剩下長江中游的三苗,即苗蠻部。
兵者,兇器也。所以從黃帝一直到堯都沒有輕易地發(fā)動這場戰(zhàn)爭。他們并非沒有掠奪的欲望,只是克制住了這種欲望。偏偏這時苗蠻部蠢蠢欲動,卻趕上了天時地利人和都在于舜這邊。
很理解苗蠻部,幾輩子都沒挨揍了,難免夜郎自大,或者叫,皮癢。
而舜派出的元帥卻耐人尋味,竟然不是威名卓著的武將,而是剛剛治水歸來的禹。
大部分人都迷茫,尤其是四岳。少部分人很清晰,尤其是禹。
他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即將換回夢寐以求的東西,權力,至高無上的權力。
父親之死,確實如舜所料,他一點都不怪舜。但舜沒料到的是,禹認為真正的元兇卻也并非是洪水,而是權力,能夠左右人生死的至高權力。
禹忽然領悟了那次在宮殿中手賜他玄圭的為什么是花白胡子的堯,而非剛毅年輕的舜。
他心中在默默流淚,在感激堯。
秋高氣爽,部隊集畢??酌髁粒赉X林立。禹臉上卻凝住了笑容。
所有士兵都愕然不解,尤其是當年和他一起治過水拼過命的部下,更是大眼瞪小眼。在他們眼中,不論多大的困難來臨,禹總是堅定沉著,不亂方寸。而今天尚未出征,為何卻已面露難色?
禹卻張口向他們問道:華夏部與苗蠻部比,誰更強大?
眾人道:華夏部。
禹又道:華夏部與苗蠻部比,誰更仁義?
眾人道:華夏部。
禹再道:治水與討伐苗蠻部比,哪個更難?
眾人道:當然是治水。
禹仰天道:我以赫赫治水之功,率強大以伐弱小,以仁義而伐不仁,若不幸敗北,諸位與禹還有何面目回見江東父老?
眾人霎時熱血沸騰,皆發(fā)誓道:元帥放心,此行我等不成功便成仁,絕無敗回之理。
此一戰(zhàn),苗蠻部大敗,禹身冒矢石,一馬當先,親自射殺苗蠻部首領。文武之功,威震天下。
禹返回后卻沒有一點驕功之色。皋陶之子伯益贊道:滿招損,謙受益,唯禹之大哉!
禹笑而不答,舜笑而不言。
舜似乎所有心愿已了,從布衣做到天子,權力富貴之極,無過于此;絞殺四兇,根治洪水,平亂天下,此三項皆堯在位時所留隱患,被其一一拔除。光耀之功,無遜于星辰日月。
但舜心中卻仍有些怏怏。端莊而坐,觸琴而不奏。
禹退下,一個月后向舜獻一曲譜,名《九招》。舜看后大悅,當即召集群臣至大殿,親自撫琴,清商麗發(fā),洋洋陶醉,和樂典雅,悠悠妙音稀釋了人間一切的悲哀和苦難,唯留下吉祥和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