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唐生智臨危受命(2)

南京大屠殺:1937 作者:姚輝云


當晚,南京百子亭唐生智公館。

唐生智回到公館以后,思緒萬千,夜不能寐,往事歷歷涌上心頭。

南京這地方,唐生智并不陌生,甚至心頭還留下了畢生難忘的傷痛和遺憾。

他是湖南東安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畢業(yè)生,參加過辛亥革命,北伐戰(zhàn)爭時期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兼前敵總指揮。他率領部隊血戰(zhàn)汀泗橋,勇克賀勝橋,下武漢,取鄭州,威風凜凜,浩浩蕩蕩,何等光耀,輝煌!后來寧漢分裂,他擁兵兩湖,坐鎮(zhèn)武漢,兩次率兵沿江而下,東征討蔣,鋒芒所向,直指南京。可惜天不相助,命途多舛,終被蔣介石調動的各路大軍夾擊所破,南京國民政府以“叛變罪”通電免去他本兼各職,開除出黨。唐生智被迫于1930年下野,流亡香港,從此走上了下坡路。

現在雖因團結御侮,共赴國難,唐生智恢復了黨籍,并先后擔任軍事參議院院長、訓練總監(jiān)等職務,但始終是個空銜,掌握不了實際兵權,因此,唐生智總有著一種郁郁不得志的失落感。此番力主死守南京,唐生智自然也有他自己的一番考慮,如果蔣介石接受這一建議,防守南京的重任很可能落在自己肩上。防守成功,那么國難當頭,危急存亡之秋,唐生智不僅挺身而出,為國家民族立下了汗馬功勞,還可乘此機會出山,重掌一部分兵權;要是防守失敗,甚至犧牲性命,也是為國家民族灑血捐軀,還可以此免卻活在世上備受冷落、窩囊受氣的日子。

現在委員長果然授意他留下守衛(wèi)南京,雖然自己早有思想準備,但事情至關重大,不容他不反復認真考慮。斟酌再三之后,他知道,自己雖身為大將,此時也已經成為過河的卒子,只能進不能退了。

18日晚上,他就是懷著這種準備豁出去的心情來到了會場。

會議開始,劉斐和唐生智各自再次陳述了自己的意見以后,眾將領都把目光集中到委員長身上。蔣介石清了下嗓音,斷然地說:“孟瀟的意見還是對的,南京是我國首都,總理陵墓所在之地,為國際觀瞻所系,這一仗還是要好好打一下!”

蔣介石拍板之后,接著便問:“現在請諸位考慮,誰負責固守南京為好?”

說著,他環(huán)視在座的將領。會場上一片沉寂,沒有一個人做聲。最后,蔣介石眼光落到唐生智身上。唐生智知道,防守南京的重任,自己已經是責無旁貸了,便激昂地說:“委員長,若沒有別人負責,我愿意勉為其難,我一定堅決死守,誓與南京共存亡!”由于激動,唐生智略顯瘦削、蒼白的臉上,也微微泛紅。

蔣介石點點頭說:“敬之(何應欽字),就這么辦吧,有什么要準備的,馬上辦,可讓孟瀟先行視事,命令隨即發(fā)表。”

當晚,蔣介石遂以手令委任唐生智為南京衛(wèi)戍司令,羅卓英、劉興為副司令,周斕為參謀長。

散會之后,唐生智走出會場。他深知,此番守衛(wèi)南京,將是他人生又一個至關重要的時刻。臨危受命,吉兇難卜,只能是盡力而為,鞠躬盡瘁了。他抬頭望了望天空,滿天星月,寒光閃閃,涼風陣陣,寒氣逼人。唐生智就在這初冬肅殺的寒意中,帶著慷慨悲壯的心情離開了陵園官邸。

20日,唐生智在南京鐵道部大樓組設南京衛(wèi)戍司令部,開始到任視事。

24日,命令正式發(fā)表。唐生智終于走上了他生命中最慷慨悲壯也最為艱難驚險的一段歷程。

四、松井石根進逼南京

同一時刻,上海,日本上海派遣軍司令部。

司令官松井石根正野心勃勃地和參謀長冢田攻商量部署日軍下一步軍事行動問題。松井石根1878年出生于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父親是一名研究中國古文的漢學家,可惜這個充滿中國文化氛圍的家庭,卻培養(yǎng)出了一個摧殘中國文化、屠殺中國人民的劊子手。松井石根在父親的影響下,從小就對中國的一切都備感興趣,長大以后到日本陸軍大學深造時,他被校方分配到A班,松井石根立即提出申請說:“不!我要讀B班!”原來B班的任務就是專門培養(yǎng)侵略中國的法西斯職業(yè)軍官。松井石根從B班畢業(yè)之后,長期在侵華日軍中擔任軍職,或在日本駐華使館中擔任武官,積極從事侵略中國的各種罪惡活動,不斷用中國人民的鮮血染紅他罪惡的領章。由于侵略中國有功,松井石根1933年晉升為陸軍大將?!鞍恕ひ蝗鄙虾?zhàn)爭爆發(fā),在日軍慘遭失敗、傷亡累累之后,松井石根終于被任命為上海派遣軍司令官。盡管日本大本營給他的作戰(zhàn)任務只是“以挫傷敵之戰(zhàn)斗意志,獲得結束戰(zhàn)局的機會為目的”,但野心勃勃的松井石根仍萬分激動地對首相近衛(wèi)文枦表示:

“只有拿下南京,打垮蔣介石政權,這才是我必須完成的使命!”

如今,經過三個月苦戰(zhàn),他“必須完成的使命”已經勝利在望的時候,松井石根自然更有加倍的野心和瘋狂。他不無得意地對冢田攻說:“你馬上向大本營報告,上海派遣軍要求突破作戰(zhàn)地域為‘聯結蘇州—嘉興一線以東’的限制,向南京方向推進,乘勝拿下南京!”

冢田攻問:“如果大本營不批準我軍的要求呢?”

“不!大本營一定會同意我們的要求!”瘦小的松井石根激動得站了起來,用手在空中用力一揮:“你難道忘記了田中奏折?‘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就是我們大日本帝國神圣的國策!”

說起田中奏折,松井石根臉上不由得又掠過一絲得意和驕傲。那是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討論侵略中國的具體方針,松井石根以參謀本部第二部(即中國情報部)部長的身份參加會議,聆聽了田中首相那激動人心的講話。從此,充滿法西斯瘋狂的田中奏折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激勵著他為大東亞圣戰(zhàn)來到中國,建功立業(yè)。

看到松井司令官那么激動、自信的樣子,冢田攻不再猶豫了,只是謹慎地問:“是否等大本營回電之后,再下達向南京推進的命令?”

“不必了!”松井石根十分自信地說,“‘九一八’事變時我在滿洲,石原莞爾、板桓征四郎、土肥原賢二一班青年軍官就是背著大本營策劃了‘皇姑屯事件’,促使關東軍一舉占領了滿洲。況且中國有句古話,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兵貴神速,如果我們遲疑不決,貽誤戰(zhàn)機,必將后悔莫及??!”

隨后,松井石根便在司令部召開了所屬各師團將領會議。會上,松井石根殺氣騰騰地宣布:“必須發(fā)揚皇軍武威,膺懲暴戾之中國,使中國懾服!”

接著,參謀長冢田攻發(fā)布了向南京方向追擊前進的命令:“第一路十一師團、十三師團、十六師團沿津滬鐵路經丹陽、鎮(zhèn)江、句容向西挺進;第二路第三師團、第九師團由金壇直撲南京;第三路一一四師團沿宜興、溧陽、溧水公路前進,指向南京;第四路第六師團、第十八師團沿寧國、蕪湖公路進攻蕪湖,截斷南京守軍的退路;第五路國崎支隊從廣德經郎溪、太湖渡江,攻占浦口,以截斷中國軍隊渡江后撤之路。五路大軍合圍會攻南京,務必全殲南京之守敵!”

最后,松井司令官說:“攻陷南京,使中國畏服,我們將成為大日本帝國歷史上第一支攻陷支那首都的軍隊而載入皇軍史冊,乃木須典、東鄉(xiāng)平八郎的榮耀在召喚我們,為天皇陛下,為大東亞圣戰(zhàn),建功立業(yè),奮勇前進!”

松井石根的講話,為殺紅了眼的日本士兵,為后來出現的“南京大屠殺”事件,無疑是注射了一針極富煽動性的興奮劑。

11月24日,日本大本營正式批準松井石根追擊推進攻陷南京的作戰(zhàn)方案,命令松井石根率領新組建的華中方面軍向南京追擊推進。

裝備精良、有恃無恐的日本皇軍,懷著征服者的野性和瘋狂,沿著五條線路,浩浩蕩蕩殺向南京。

又一場大戰(zhàn)拉開了腥紅的序幕。

五、衛(wèi)戍司令的決心

11月27日,南京,中央文化協會。

唐生智在這里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這是他就任南京衛(wèi)戍司令以后,第一次對中外記者發(fā)表講話。大廳里坐得滿滿的,記者們懷著敬佩的心情希望一睹南京衛(wèi)戍司令的風采,許多人還急于想知道,政府對衛(wèi)戍首都的決心、方針和打算。

在唐生智簡短的例行講話之后,一名記者問道:“請問唐生智將軍,你就任南京衛(wèi)戍司令以后,有何感想和打算?”

唐生智聽后,不假思索地以激昂慷慨的聲調回答說:“本人奉命保衛(wèi)南京,至少有兩件事是有把握的:第一,即本人與所屬部隊誓與南京共存亡,不惜犧牲于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第二,此種犧牲定將使敵人付出莫大之代價?!?/p>

接著有記者詢問南京防守部隊的兵力和配置情況,唐生智仍是用沉著、有力的語調回答說:“諸位可能已經看到了,昨天對日作戰(zhàn)大本營發(fā)布的南京衛(wèi)戍部隊戰(zhàn)斗序列。此次擔任衛(wèi)戍南京任務的部隊有桂永清的教導總隊,第七十八軍宋希濂的三十六師,第十軍徐源泉的四十一、四十八師,第七十一軍王敬久的八十七師,第七十二軍孫元良的八十八師,以及憲兵的兩個團,炮兵的一個營等,還有的部隊正在趕赴南京途中。我們的防守分前進陣地和復廓陣地兩線。現在所有的防守部隊都已進入既定陣地,嚴陣以待,誓與來犯之敵決一死戰(zhàn)!”說到這里,他提高了聲調,緊握拳頭在空中重重一揮。

唐生智堅決、果敢的精神使在座的記者都很感動。第二天,南京各報以大號標題刊登了唐生智將軍“誓與南京共存亡”的講話報導。唐生智的講話,給驚惶失措的南京市民帶來了稍稍的安定和信心。

回到衛(wèi)戍司令部,一名參謀建議說:“唐司令既然下定決心誓與南京共存亡,何不效法西楚霸王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

唐生智聽罷,點頭說:“對!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置之死地而后生!”于是下達命令給負責城北沿江防衛(wèi)的宋希濂部,并通知駐浦口的第一軍,嚴厲禁止任何部隊或軍人個人從南京向北岸渡江,違者請立即制止,如有不聽制止的,可以開槍射擊。所有渡江船只,全部由三十六師集中看管。

隨后,他又搖通了交通部長俞飛鵬的電話,請他把下關到浦口的輪渡撤掉。這樣,南京守衛(wèi)部隊的后面,只有一條沒有輪渡的茫茫大江,除了與敵人決一死戰(zhàn)之外,已經別無退路了。

安排妥當之后,唐生智坐在太師椅上,點燃一支三炮臺香煙,深深地吸幾口,陷入了沉思之中。

六、臨行訓示

1937年12月4日,南京衛(wèi)戍司令部。

這座昔日的鐵道部辦公大樓,已失去了往常的和平與安寧的景象,大門兩側站著戒備森嚴的警衛(wèi)士兵,大院內和屋頂上到處是披著偽裝的高射機槍,烏黑的槍口直挺挺地指向陰沉的天空。戎裝筆挺的軍官們不時匆忙地進出著,整個大樓彌漫著一種緊張忙碌的戰(zhàn)爭氣氛。

晚上八時,隨著衛(wèi)兵“立正!”“敬禮!”的口令,一行車隊魚貫駛入大院,蔣介石從轎車里走了下來。站在門前的南京衛(wèi)戍司令唐生智急忙迎了上去。蔣介石顯出十分關切的樣子,緊緊地握住唐生智的手,然后小聲地問:“軍官們都到齊了嗎?”

唐生智回答:“都在會議室里,等候委員長訓示。”

會議室里,四周緊閉著厚重的窗簾,長方形的會議桌邊,坐滿了南京衛(wèi)戍部隊師長以上的高級將領,在肅穆、緊張的氣氛中,等候著蔣委員長的來臨。

當蔣介石邁著莊嚴的步子跨進會議室的時候。軍官們刷地一齊起立致敬。蔣介石來到會議桌邊,輕輕揮手,然后親切地:“坐下,坐下,大家都坐下?!?/p>

今晚,蔣介石是來向南京守衛(wèi)部隊高級將領作臨別訓話的。自從“淞滬會戰(zhàn)”以后,日軍乘勝進攻,分兵三路向南京推進。12月1日,日本大本營更向華中方面軍下達了攻占南京的命令。面對嚴峻的形勢,中國方面召開了最高國防會議,決定將國民政府遷往重慶,軍事委員會遷往武漢。政府要員和機構均已紛紛西遷,唯獨蔣介石因為通過德國大使陶德曼與日本人談判,一直滯留在南京。現在談判已經破裂,他是不能不離開南京了,離別之前,理所當然要給部下作一番訓示。

蔣介石習慣地環(huán)視了一下在座的將領,一張張熟悉的臉龐映入眼簾:羅卓英、劉興、桂永清、宋希濂、王敬久、孫元良、俞濟時、葉肇、鄧龍光、徐源泉……這些大多數都是跟著他轉戰(zhàn)多年的老部將,不少還是他嫡系的黃埔軍校學生。

他心情沉重,神情嚴肅地說:“抗戰(zhàn)五個月來,雖然軍事上是暫時的失敗了,喪失了許多地方,但也給了日本軍隊以相當大的打擊,使日軍不能達到速戰(zhàn)速決的目的。也正因為我全體將士英勇抗戰(zhàn),獲得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的同情和支持,我們的國際地位大大地提高了!”

說到這里,他有意停下來,看了看將領們的反應,然后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提高嗓門說:“下面,講一下南京的防守問題。守衛(wèi)南京是一個偉大而光榮的任務,為什么要守南京呢?因為南京是我國的首都,又是孫總理陵墓所在之地,為國際人士觀瞻所系,所以我們必須固守,決不能輕易放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