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巨頭聚會(1)

南渡北歸:南渡 作者:岳南


四巨頭聚會

此時清華研究院五位導師中的王國維已跳湖自盡,梁啟超的生命之燈即將熄滅,趙元任正張羅著出國講學,李濟的心思仍放在田野發(fā)掘和器物整理研究上,陳寅恪獨木難撐,研究院已成風雨飄搖、大廈將傾之勢。傅斯年趁此機會,憑著自己非凡的人脈關系,迅速向陳寅恪、趙元任“二大”伸出了橄欖枝,對方很快作出回應,表示愿意接受傅的聘請,分別出任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下設的歷史組和語言組主任。

待搞定“二大”之后,像清華研究院成立之初,胡適沒敢忽視王國維、梁啟超這兩座文化昆侖的存在一樣,心中竊喜的傅斯年,同樣沒敢忽視另一位講師銜的導師李濟的存在。盡管傅、李二人同庚,都是盛極一時的“海龜”,但李濟畢竟是“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世界上最偉大的“帝國”--美利堅合眾國哈佛大學的博士,且歸國后開創(chuàng)了田野考古發(fā)掘的先河,聲名日隆,為全國學界所矚目。鑒于這種現(xiàn)實的存在,繼陳寅恪、趙元任之后,傅斯年以極大的熱情與真誠準備邀請李濟加盟這一新生陣營。恰在此時,兩位學界巨子在1928年那個初冬里,于中山大學不期而遇了。

傅斯年告訴李濟,在此之前,他在中大辦了一個語言歷史研究所,現(xiàn)在要在中央研究院辦一個歷史語言研究所,名稱倒過來了。原來聘請的基本都是本土學者,現(xiàn)在全部或大部分要改為“海龜”,且以歐美派為主,目前已聘請了陳寅恪與趙元任,希望李濟能加盟入伙,出任史語所第三組--考古組主任。

李濟聽罷,很是高興,因為從事新式的專職田野考古一直是他的夢想與追求,現(xiàn)在有這樣一個實現(xiàn)夢想的地方,當然是件令人愉快的事。這種愉快,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正如李濟所言:“我感覺陳寅恪和趙元任先生都已答應他參加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工作,分別主持歷史組和語言組,現(xiàn)在要我來主持考古組,地位和他們平等,而我的年紀比較輕,這使我感覺到很大的榮幸。在學術上,傅先生可以說是給我一個很好的待遇?!盵1]從這幾句簡短話語透出的信息推斷,是否李濟此前已感到自己在清華沒有被列入“四大”的尷尬,而為這次與陳、趙二人同時被列為“三大”而慶幸?但無論作何考慮,李濟的心是被說動了,他決定辭去清華和弗利爾藝術館的職位,加盟史語所并集中全力主持考古組工作。自此,清華研究院殘存的三位導師盡數(shù)歸入傅斯年舉起的大旗之下,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也順利完成了由本土學者向歐美派“海龜”的成功轉型。

--這一年,傅斯年33歲,李濟33歲,趙元任37歲,陳寅恪38歲。

對于這一決定史語所未來發(fā)展方向和命運的劃時代成果,傅斯年大為高興并有點沾沾自喜,他極力挽留李濟在中大多住幾日,與自己好好聊聊日后的事業(yè)。興之所至,傅斯年找出陳寅恪寫給他的詩文,略帶炫耀之意地讓李濟觀賞,也暗含堅定對方信念之玄機。陳氏墨跡作于1927年7月6日,詩曰:

不傷春去不論文,北海南溟對夕曛。

正始遺音真絕響,元和新腳未成軍。

今生事業(yè)余田舍,天下英雄獨使君。

解識玉珰緘札意,梅花亭畔吊朝云。[2]

陳詩是由北京寄往廣州傅斯年的,文中所謂“北海南溟”當指陳寅恪視傅為可以共同唱和呼應的知己。“正始遺音”則指此前投昆明湖自盡的王國維。“元和新腳”可解釋為包括陳氏自己在內(nèi)的青壯學者。全詩為后世學者爭議最大者乃“天下英雄”一句。按美籍華裔學者余英時的說法,此句應看做陳氏“其立場與傅有別”。[3]臺灣學者杜正勝認為余說有誤,其理正好相反,陳與傅的立場不但未“有別”,且互為欣賞,大有“唯使君與操耳”之意。按杜氏的詮釋,詩中“未成軍”者,不一定就指傅斯年正在籌辦的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應涵蓋更廣博的深意。當時無論是中山大學的語言歷史研究所轉變?yōu)橹醒性菏氛Z所,還是中山大學本土派學者被歐美派“海龜”所取而代之,甚或包括盛極一時的清華研究院,只有陳、趙、李等不足40歲的幾個“元和新腳”予以掌舵,而支撐整個中國新學術陣營的“宏大架構”尚未成軍,還需加以組織訓練。--這或許是陳寅恪詩的本意。

李濟到中山大學之時,離陳寅恪作此詩又過了近一年半的時光,也是傅斯年單獨拉起桿子,積極招兵買馬,擴編隊伍,欲使“元和新腳”成為一股強大生力軍的關鍵時刻。因而李濟的態(tài)度令傅斯年神情亢奮,肥胖的身體血壓上升已屬必然。

李濟走后,傅斯年感覺底氣倍增,史語所可以與清華或清華之外的任何一家院校、學術機關恃強斗勇、叫板甚至開打了。于是,他在給馮友蘭、羅家倫、楊振聲等幾位清華名流大腕的信中,以賣弄加顯擺的姿態(tài)表露道:“現(xiàn)在寅恪、元任兩兄,及李濟之,我們的研究所均不免與之發(fā)生關系。這不是我們要與清華斗富,也不是要與清華決賽,雖不量力,亦不至此!亦不是要扯(拆)清華的臺,有諸公在,義士如我,何至如此!乃是思欲狼狽為善(狼狽分工合作本至善),各得其所?!?/p>

緊接著,傅斯年以沾沾自喜外加幾分自負的心情,向三人剖析了史語所與清華的優(yōu)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