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慌亂大逃亡(1)

南渡北歸:南渡 作者:岳南


慌亂大逃亡

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隨著隆隆炮火與日機轟鳴,平津地區(qū)人心惶惶,謠言四起,各政府機關及工商界人士于紛亂中開始自尋門路紛紛撤離逃亡。以北大、清華、南開、北平大學、燕京大學等著名高校為代表的教育界,同樣呈現(xiàn)出一派驚恐、慌亂之象,一些人悄然打點行裝,拖兒帶女,呼爹喊娘,隨著滾滾人流,頂著盛夏酷暑和彌漫的煙塵,紛紛向城外擁去。一時來不及逃亡或因特別情形而不能逃亡的各色人等,則在恐懼與焦灼的煎熬中苦苦等待與觀望,心中暗暗祈禱并希望中國軍隊或許能贏得神助和佛靈保佑,盡快擊退日軍,保住北平這座千年古城與儲存著民族文化血脈的校園。

時在廬山的蔣介石,除接二連三向宋哲元、秦德純等拍發(fā)“固守勿退”的電令外,分別邀請各界人士火速趕往廬山牯嶺,頻頻舉行談話會及國防參議會,共商救國圖存大計。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文學院院長胡適、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天津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所長傅斯年等一大批學界要人應邀參加會議。

此時,平津兩地各高校正逢暑期,被邀請到廬山參加會議的各大學校長、院長與著名教授,以及部分在外地的教職員工,由于遠離平津,對戰(zhàn)事進展的真相難辨真?zhèn)?,而混亂時局伴著恐怖謠言,如同風中野火四處流竄飛騰。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消息,在廬山的蔣、梅、張等三校校長坐臥不安,其情狀“實屬腸一回而九折”。[1]為此,三校校長與學術界資深人士紛紛陳情,渴盼中央政府盡快作出決斷,以挽救平津,挽救在日軍槍刺與炸彈下苦苦掙扎的高校和學界同仁。

7月16日,面對華北當權者宋哲元等戰(zhàn)和不定的曖昧態(tài)度, 北平高校的查良釗、羅隆基、潘光旦、鄭天挺、金岳霖以及中國營造學社的梁思成、劉敦楨等26位教授和文化名人,聯(lián)名致電正在廬山參加座談會的軍政要員,吁請政府堅決抗日:“盧溝橋抗戰(zhàn)以來,全國振奮,士氣激昂。幾日來忽有天津談判之舉,敵人重兵深入腹地,城下之盟--求不喪權辱國,豈能幸免。勿請一致主張守土抗戰(zhàn)之決心,在日軍未退出以前,絕對停止折沖,以維國權?!盵2]

7月17日,梅貽琦自廬山密電清華大學教務長潘光旦 :“今日重要會議,當局表示堅決,并已有布置?!盵3]可惜梅貽琦說的是廬山而不是北平,政府的軍令部署與時局反復不定,令平津地區(qū)望眼欲穿、度日如年的師生和民眾所看到的不是守軍的積極“布置”,而是棄守潰退。

7月29日凌晨2時,天津守軍三十八師副師長李文田根據(jù)宋哲元撤離北平途中拍發(fā)的密電,指揮所部對天津海光寺日軍華北駐屯軍指揮部、東局子飛機場、大沽軍用碼頭等日軍占領點發(fā)起猛攻?!叭忻癖姶绯χ貧q,大多數(shù)為炮聲驚起,通宵不眠。”[4]戰(zhàn)斗持續(xù)15個小時后,于29下午3時許,接到繼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張自忠從北平發(fā)來的“和平有望”電報,加之日軍援軍已到,敵特漢奸大肆活動,李文田忍痛下令棄守天津,率部且戰(zhàn)且退,向已撤往保定的二十九軍司令部靠攏。日軍趁勢反攻,地處天津城南八里臺的南開大學,突遭海光寺日軍兵營炮火襲擊,射擊的第一個目標是校內(nèi)高聳的木齋圖書館大圓頂,第一炮彈著點從圓頂旁擦身而過,第二炮擊中目標,巨大的沖擊力將圖書館圓頂整個切掉拋入空中,因圓頂又大又重,當翻轉抖動著落下時,整個書庫被壓塌。緊接著,日軍數(shù)炮齊發(fā),南開大學校園內(nèi)彈如雨下,秀山堂、芝琴樓女生宿舍、單身教師宿舍區(qū)均被日軍炮彈擊中,頓時樓塌屋倒,幾十萬冊寶貴圖書和珍稀資料灰飛煙滅。炮擊過后,日機凌空在校園內(nèi)外投放炸彈,校園內(nèi)殘存的建筑以及相鄰的南開中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均被炸毀。轟炸過后,兇殘的日軍又派出大股騎兵與汽車數(shù)輛,滿載煤油闖入南開大學校園四處投彈,縱火焚燒,整個校園彈片橫飛,黑煙滾滾,烈焰升騰。這所由著名教育家張伯苓等人創(chuàng)辦、靠各界人士贊助,經(jīng)過千辛萬苦發(fā)展起來的中國當時最杰出的私立大學,在戰(zhàn)火中成為一片廢墟。時已轉往南京的張伯苓聞此兇訊,當場昏厥,爾后老淚縱橫,悲愴不能自制。

當天下午,張伯苓強忍劇痛,以悲壯的語調(diào)和不屈的精神對《中央日報》記者發(fā)表談話:“敵人此次轟炸南開,被毀者為南開之物質,而南開之精神,將因此挫折而愈奮勵?!盵5]

7月31日, 蔣介石約見張伯苓,以同樣的悲壯與堅毅之情表示:“南開為中國而犧牲,有中國即有南開”。[6]

蔣介石與張伯苓的談話,給茫然四顧的平津教育界人士注入了一支強心劑,由此增添了一份慷慨悲歌之氣。此時的日本人十分清楚,要徹底擊垮一個民族,除動用武力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諸方面予以摧毀,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徹底征服。但“自沈陽之變,我國家之權威逐漸南移,唯以文化力量,與日本爭持于平津,此三校實為其中堅?!盵7]因此,日本軍隊決不會輕易放過平津高校和高校中的民族文化精英以及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事變前就把平津高校作為重要征服目標而虎視眈眈的日本軍隊,終于將南開大學置于炮火之中,開始了精神上的征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