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注意對方的性格特征
性格,又稱性子或脾氣,是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特征。一個人的性格特征通過自身的言談舉止、表情等流露出來,如:那些快言快語、舉止簡捷、眼神鋒利、情緒易沖動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直率熱情、活潑好動、反應(yīng)迅速、喜歡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開朗的人;那些表情細膩、眼神穩(wěn)定、說話慢條斯理、舉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穩(wěn)重的人;那些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為人師的人,往往是性格驕傲自負的人;那些懂禮貌、講信義、實事求是、心平氣和、尊重別人的人,往往是性格謙虛謹慎的人。
對于這些不同性格的人,和他們說話時要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如他喜歡婉轉(zhuǎn)的,就說流利的話;他喜歡亢直的,就說激切的話;他喜歡學問的,就說高遠的話;他喜歡家常的,就說淺近的話;他喜歡誠懇的,就說樸實的話。說話方式與對方性格相投,自能一拍即合。
5.區(qū)別對方的知識水平
與人說話要區(qū)別聽話人的文化知識水平。知識水平與人的經(jīng)歷、職業(yè)、文化教養(yǎng)等是緊密相關(guān)的。
江蘇省語言學會成立之時,蔣禮鶴教授受浙江省語言學會的委托向?qū)W會表示祝賀。他是這樣說的:“今天我受浙江省語言學會的委托,到這里來祝賀。江浙是兄弟之邦。從龔自珍和段玉裁來說,江蘇還是浙江的‘外公’,我來向‘外公’祝賀?,F(xiàn)在祝賀‘外公’健康長壽!”
這幾句話中,蔣禮鶴引用了有關(guān)的歷史名人。段玉裁是清代著名文學家,龔自珍是段玉裁的外孫,也是個著名的文學家。由于在座的都是語言學工作者,對于段玉裁和龔自珍的這層關(guān)系都是了解的。所以,蔣禮鶴這幾句就對方的知識水平而說的話,說得十分得體。
6.考慮對方的語言習慣
說話要考慮感情、褒貶、民族、時代、地域等問題,不可大意。我們說某人“壯得像頭?!保⒄Z則說“壯得像匹馬”,就是語言習慣的問題。
有個牧師,想翻譯《圣經(jīng)》給非洲居民讀,可是譯到“你們的罪惡雖然是深紅的,但也可以變成像雪一樣白”的時候,難題就出現(xiàn)了。因為熱帶的土人,根本不知道雪是什么東西,雪的顏色和煤的顏色有什么不同。后來,牧師從椰子得到啟發(fā),把這句話改譯成“你們的罪惡雖然是深紅的,但也可以變成像椰子肉一樣白”,這樣,非洲居民就懂了。
把“罪惡可以變成像雪一樣白”譯成“罪惡可以變成像椰子肉一樣白”,這正是考慮到了對方的語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