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謊 言
我們對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也總認為自己的看法很全面。然而,果真如此嗎?大多數的我們,通常只是看到或聽到自己想知道的部分罷了。
-- 愛德華·德·波諾(Edward de Bono)
廣告業(yè)務經理查理剛從客戶那邊回來,他去見老板:“好消息,我說服他們在封底登廣告,只要他們確信那確實有效果?!?/p>
老板也很高興:“是在七月嗎?”
“哦,也不是,要等客戶確認以后……”
針對“說謊”這個課題,雖然已經有過無數的相關研究,但是對心理學家來說,依舊是個非常迷人的研究領域。
一個溝通能否成功且有效率,基本上取決于交流雙方如何傳遞和接收訊息,而不是你想怎么傳遞訊息。所以這是一種認知行為,而且重點在對方如何認知。
有句話這么說:“所謂的謊言,經常只是認知的錯誤?!?/p>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世界上所有人都一樣,用自己的想法解釋別人的語言(嘴巴和肢體說的所有語言),可是每個人都常常會不經意地說錯話,用字錯誤、語調錯誤、眼神錯誤等等。因為一方送出錯誤的信號,另一方又有認知上的錯誤,欺騙的印象就此造成。
綜合一下大家所關心的問題,其實最關心的也就兩個:
· 人緣--我怎么知道人家是不是喜歡和我交往?
· 誠實--我怎么知道人家有沒有騙我?
欺騙的種類
對于欺騙說謊的基本認定,就是“沒說實話”,或者沒有把話說完整。這個范圍非常廣,任何人都不敢說自己沒說過假話。形形色色的謊言,可以僅僅是善意且無害,例如某人唱歌五音不全,我們會說他的歌聲很有特色;也可以大到危害社會公益,例如前“納斯達克”主席麥道夫(Bernard Madoff)的龐氏騙局。但是,即使最好的法官或檢察官都同意,不管是什么樣的騙局,都不可能瞬間被揭穿。
不過,我們?yōu)槭裁慈鲋e?大部分是因為社交因素,也就是所謂善意的謊言。比如去參加一個家庭晚宴,你稱贊女主人的慕斯蛋糕做得真好,比外面買的還好吃;事實上呢,你不小心在他們家車庫里發(fā)現裝慕斯蛋糕的盒子,上面還留有標價。但是你不想破壞宴會的氣氛,更不想破壞彼此的關系,所以選擇撒謊。一般人很容易脫口說出善意的謊言,因為如果沒有什么深仇大恨,何必讓人家下不了臺呢?
但是也有點例外,有時候,有人來告訴你一些事,而你知道說話的人并不了解真相,不過是人云亦云;或者你很清楚,對方就是睜眼說瞎話。比如說你正裝修客廳,發(fā)現墻壁油漆的顏色不對,所以你跟油漆工人提意見了,可是他們卻說是你跟另一個工人這么講的,“隨便你,如果你要換顏色,我們會幫你重新粉刷?!蹦愫茈y說工人撒謊,可能真是有人傳錯話,完全不是他的錯,當然也可能是他在推諉責任。
在這種情況之下,仔細觀察對方的整體行為,如果沒有太多的負面信號(等會我們會詳談),那么他應該真的被他人誤導了,你也不要太放在心上。這也說到一個很平常的現象,有人告訴你地球是平的,而且堅信地球是平的,那就這樣吧,不要去做無謂的反駁和爭論了。
我們一生有大半的時間在和他人溝通交流,如果我們永遠是有話就說,想說什么就說什么,那么這世界早毀滅了。更嚴肅地來說,人與人交往的基礎就是彼此信任,失去信任,也就是失去彼此的關系。聽說過一個比喻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一個玻璃球,一旦掉到地上,玻璃球就碎了,而且就算修補,也有很明顯的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