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節(jié):昨夜我夢見了和平(5)

昨夜我夢見了和平 作者:(越)鄧垂簪


在美國陸軍第四師第三獨立旅所駐扎的德普縣,當年8月,當地10 萬人口中,總共有大約一半以上的人口被驅趕到其他城鎮(zhèn)或難民營里。只有一號公路沿線的一些村落保存了下來。但幾乎每一個縣都成了美軍自由炮擊和轟炸的區(qū)域,老百姓都住在地洞或防空掩體里,這些地洞同時也成為游擊隊的隱蔽所。許多村落都被燒毀或夷為平地,以防止游擊隊用來掩蔽。原野里遍布彈坑,附近的樹林也因為化學落葉劑而枯萎(在三個半月中,第三旅一共向德普縣和鄰近的地區(qū)發(fā)射了6.4 萬發(fā)炮彈)。從4 月到8 月,越共部隊損失1857 名,被俘566 名(按該旅的統(tǒng)計數據)。但在上述幾個月的交火中,美軍也遭到重創(chuàng),800 多人的一個單位,共有120 人死亡,490 人受傷。

到了9 月,俄勒岡州特遣部隊與其他幾個單位合一,組建為亞美利堅師團。從那時候到1971 年11 月,此單位一直在廣義省和廣信省一帶執(zhí)行軍事行動。最后,亞美利堅師團成了美軍臭名遠揚的最差勁的一支部隊。這個師屬下的三個旅從未有效地相互配合過,其他的幾個單位也經常被調來調去。駐扎在德普縣的第十一陸軍輕步兵旅是一支最雜亂無章的部隊。它在上陣之前根本沒有經過什么訓練,只有一小部分老兵和幾位士官,其他都是新兵。一開始,軍中的士氣本來就不高,隨著傷亡人數的猛增更是每況愈下。它在德普軍事基地的形勢由于內部種族沖突和服役軍人與職業(yè)軍人之間的矛盾而愈加惡化。科林?鮑威爾在1968 年曾在第十一旅下屬的一個單位擔任過少校指揮官。他后來寫道,他在基地的每個夜晚都要把睡床搬來搬去更換位置,“一方面是提防越共的間諜跟蹤我,另外,也不排除軍營里會有人偷襲指揮官的可能”。1968 年3 月16 日,第十一旅的一個排闖進了廣義省北部的山美村,把村里的老人、婦女和小孩趕進一道渠溝里,開槍射殺了347 人。一年多后,事件的真相才被揭露出來,這就是震驚世界的“美萊大屠殺”慘案。然而,第十一旅,就像整個亞美利堅師團一樣,陷入了一場與它們前任部隊無異的戰(zhàn)爭。游擊隊和北越軍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1969 年初,他們相互配合同時向所有的美軍基地發(fā)起了進攻)。美軍密集的轟炸和炮擊也說明了這一點。

垂簪極其生動地描述了這場戰(zhàn)爭。她見證了噴氣式戰(zhàn)斗機投擲炸彈,發(fā)射火箭的直升機射出一串串曳光彈,偵察機、直升機參加攻擊,還有美軍大規(guī)模的掃蕩。她記錄下了令樹葉枯萎的橙色落葉劑是如何使她和她的同伴們變得衰弱無力,以及一顆白色的磷彈是怎樣把一個青年烤焦的悲慘景象。她還看見那些被夷為平地的村莊,幸存下來的老百姓在廢墟旁徘徊,不愿離開他們的家園。在一個執(zhí)行任務的夜晚,她穿過公路,越過三面都被探照燈和照明彈照得雪亮的山坡,感覺仿佛正置身于一個舞臺之中。另一個夜晚,她經過一個叫做“溪山”的地方,這里是德普縣的稻米之鄉(xiāng),但被美軍炮火控制,美軍巡邏嚴密,還安裝了電子監(jiān)控系統(tǒng)。她在地下掩體中睡覺,曾經在齊胸深的水中度過一個夜晚,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