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建軍風(fēng)波 五(2)

金戈鐵馬辛棄疾 作者:趙曉嵐


辛棄疾這種矛盾的心情在他的一首《沁園春》詞里有更明顯的表現(xiàn)。1181年秋,辛棄疾在帶湖旁的新居將要完工,此時他正在江西安撫使任上,聽到這個消息后,就寫了這首《沁園春》詞:

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甚云山自許,平生意氣;衣冠人笑,抵死塵埃。意倦須還,身閑貴早,豈為莼羹鱸W哉!秋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 東岡更葺茅齋。好都把軒窗臨水開。要小舟行釣,先應(yīng)種柳;疏籬護(hù)竹,莫礙觀梅。秋菊堪餐,春蘭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許,此意徘徊。

這首詞上片開頭三句“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有兩句是典故。西漢末年,在兗州當(dāng)刺史的蔣詡辭官回到家鄉(xiāng)隱居,他在庭院中開辟了三條小路,一條自己走,另外兩條給兩個志趣相投的朋友走,其他的人則一概謝絕往來,這就是“三徑”這個典故的來源,后來就常用“三徑”指代隱士的居處?!苞Q怨猿驚”,出自于南北朝時一個叫孔稚珪的人寫的一篇文章《北山移文》,里面寫一個假隱士離開了他所隱居的北山去追名逐利,于是北山上鶴和猿這些動物都產(chǎn)生了怨恨和驚訝之情。這三句詞的意思是說:我隱居的地方已經(jīng)初步準(zhǔn)備好了,可是我卻遲遲沒有回去,那里的鶴和猿都以為我是貪戀官場的名利,留戀著不肯回來,所以就對我產(chǎn)生了怨恨和驚訝之情。

底下的一大段,從“甚云山自許”到“駭浪船回”這一大段,都是順著“鶴怨猿驚”這句話來的,可以看作是鶴和猿對辛棄疾在說話。首先,它們因為埋怨和驚訝而數(shù)落辛棄疾:你平時老是說要把當(dāng)隱士作為人生的理想,可是結(jié)果卻總是在俗世紅塵中奔波,衣帽上面都落滿了俗世的塵埃,真是讓人笑話。數(shù)落完以后,它們又以朋友的身份勸告辛棄疾 :既然你對官場里的那些事情已經(jīng)打不起精神來了,那就必須要回去;既然要休息,那就越早越好。難道一定要像古人那樣,為著故鄉(xiāng)的莼菜羹和鱸魚膾這樣的美食才選擇回去嗎?特別是你現(xiàn)在處在一個危險的處境,你看秋江上那些雁聽到弓弦的響聲,都知道要驚慌地躲避;而行駛的船遇到驚濤駭浪,都知道要趕快回港。何況你現(xiàn)在一直都在遭到別人的猛烈攻擊呢?勸告之后,鶴、猿怕辛棄疾還不動心,于是就用隱居生活中的種種美好和快樂來誘惑辛棄疾。它們說:你可以在東邊的山崗上再蓋一座茅屋,把那個臨水的窗戶全都打開,你也可以乘著小舟到帶湖中間去釣魚,在岸上種滿楊柳,你的庭院中間有很多竹子,你可以用籬笆把它圍護(hù)起來,并且還不會妨礙到你觀賞梅花,還有那些可以吃的菊花,可以佩戴的蘭花,這些美麗高潔的花草都等著你回來親手栽種呢,你為什么還不回來呢?

到這里,我們終于可以知道這段鶴和猿所說的話的含義了:它們數(shù)落辛棄疾貪戀官場的名利也好,它們勸告辛棄疾趕快避禍也好,它們用隱居生活的美好來誘惑辛棄疾回來享受生活也罷,其實,都是深受道家思想影響的另一個辛棄疾在說話。更確切地說,全詞所表現(xiàn)的思想就是要建功立業(yè)的辛棄疾和要歸隱田園的辛棄疾在打架。那么誰打贏了呢?“沉吟久,怕君恩未許,此意徘徊?!薄俺烈骶谩笨梢詮膬煞矫鎭砝斫猓阂粋€就是深思,想了很久;一個就是遲疑,猶豫不決。想了很久還是處于一種猶豫不決的狀態(tài),那說明這個思想斗爭是非常激烈的?!俺烈骶谩钡慕Y(jié)果是什么呢?

“怕君恩未許,此意徘徊”這兩句,我認(rèn)為含有多層深意。一層意思是說,我想了很久,但是又擔(dān)心皇帝不批準(zhǔn)我的要求,所以歸隱的念頭只在心里盤旋而沒有實施。就是說,意識到了危險的辛棄疾想要通過當(dāng)隱士的方法來逃避,但是又怕皇帝不讓他走人。如果是這樣理解的話,那就是當(dāng)了隱士的辛棄疾占了上風(fēng),全篇的意思就是一致的。但我以為,“君恩未許”中似乎還有一層深意:君王之所以“未許”,也許是他沒有聽信讒言,他理解了我的報國忠心而要挽留我吧?作者之所以對歸隱還在猶豫“徘徊”,應(yīng)該是對君王還存有希冀。

因此,這幾句詞還可以做另外一種解釋。它實際上是對上面從“三徑初成”到“留待先生手自栽”所表達(dá)的歸隱意圖的一個轉(zhuǎn)折、一個反撥。為什么這么說呢?辛棄疾在湖南給孝宗《論盜賊劄子》的報告中有這么一段話:

臣孤危一身久矣,荷陛下保全,事有可為,殺身不顧。

意思是我處于孤單危險的境地已經(jīng)很久了,全靠陛下您保全我。現(xiàn)在只要這事情還值得去做,哪怕犧牲生命我都在所不惜!你們看,這樣慷慨激昂,擲地有聲的誓言說明什么呢?它說明,無論環(huán)境多么危險,辛棄疾他都不會改變那一顆強烈的永遠(yuǎn)進(jìn)取之心。所以這幾句詞可以理解為:我考慮了很久,因為擔(dān)心自己所做出的成績還不夠報答君王的恩德,所以又不允許自己歸隱。于是,要建立事功報答君恩的念頭和歸隱田園躲避災(zāi)禍享受生活的念頭,在辛棄疾的心里互相交戰(zhàn),一時分不出勝負(fù)。雖然到最后他還是說“此意徘徊”,就是我矛盾得很,但這至少可以說明,面對著仕途上的種種風(fēng)波,在辛棄疾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儒家進(jìn)取意識終究并沒有讓位于道家思想。

然而,讓辛棄疾意想不到的是,雖然他離開了湖南,但他在湖南惹出的風(fēng)波并沒有就此平息。就在辛棄疾為歸隱還是繼續(xù)進(jìn)取而感到矛盾的時候,對他的攻擊又一次升級了。1181年冬天,南宋朝廷中的監(jiān)察御史(類似于現(xiàn)在的中央紀(jì)委委員)向宋孝宗狠狠地告了辛棄疾一狀,重新翻出了他在湖南期間的老賬。

那么,辛棄疾的罪名究竟是什么?對他的彈劾符合事實嗎?結(jié)果又會如何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