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部落來說,不斷發(fā)動戰(zhàn)爭只是為了把其他印第安人變成奴隸賣給歐洲人,以換取更多的槍支和水罐。北方部落專事毛皮貿(mào)易,而某些南方部落專做人口生意。在歐洲人尚未到達之前,一些土著美洲人早已互相奴役?,F(xiàn)在,歐洲人大大加強了印第安人的奴隸化。我曾以為,在我們的教科書中能夠找到那些關(guān)于土著美洲人不會成為好奴隸的老套說法,但其實只有《美利堅民族的勝利》與《美國的傳統(tǒng)》兩本書才那樣說?!睹绹鴼v史》在討論非洲奴隸貿(mào)易問題時,捎帶了這樣一句話:“少數(shù)印第安人也被奴役?!背酥?,教科書都對發(fā)生在今天美國的那片土地上的這一土著美洲人奴隸貿(mào)易問題緘口不言——只有一本書不隨波逐流?!睹览麍允⒌洹酚幸欢卧捴v述了卡羅萊納殖民者是如何要求沿海的大草原印第安人從內(nèi)地給他們帶來奴隸,把這些“身帶鐐銬的印第安人……加入到這塊年輕的殖民地的主要對外輸出品之列”。該書還告訴人們,印第安俘虜在西印度群島和新英格蘭是如何最終變成奴隸的。
歐洲人對土著美洲人的奴役由來已久。龐塞·德·萊昂當年來到佛羅里達并非真的為了尋找神秘的不老泉,他主要是為了尋找金子,以及為伊斯帕尼奧拉島捕捉奴隸。在新英格蘭,對印第安人的奴役直接導致了對非洲人的奴役——1638年,第一批黑人被從西印度群島運到那里,以調(diào)換那些來自康涅狄格的土著印第安人。1712年,紐約市的土著和非洲奴隸聯(lián)合造反,當時,在這個城市,四個居民中就有一個是奴隸,而四個奴隸中就有一個是北美印第安人。1730年羅德島的南金斯敦的一項人口普查顯示,該地有935名白人、333名非洲奴隸和223名土著印第安人奴隸。
《美利堅盛典》認為(也只有它這么說),土著北美人奴隸與非裔美洲人奴隸一樣,主要集中在南卡羅萊納。該地區(qū)1708年共有3960名自由白人、4100名非洲奴隸以及1400 名印第安奴隸和120名契約奴(據(jù)推測是白人)。然而,這些數(shù)字并不能反映土著奴隸的巨大數(shù)量,因為它們不包括被輸出的那些土著奴隸。殖民者把印第安人奴隸從卡羅萊納、新英格蘭送到西印度群島(有些中途逃跑,但到達后從沒有人逃脫),以交換黑人奴隸。從查爾斯頓,一年之內(nèi)曾有至少10000名土著奴隸被帶上鐐銬送往西印度群島。再往西,許多波尼族(pawnee)印第安人被賣給白人,以致“波尼”成了所有奴隸的通稱,不論他們來自印第安還是非洲。在西海岸,皮爾森·雷丁,這位約翰·薩特在加利福尼亞中部的龐大地產(chǎn)的管理者,贊嘆自己1844年的舒適生活說:“加利福尼亞的印第安人作為奴隸像南部黑奴一樣溫順而卑賤?!痹谖髂喜?,白人對納瓦霍族(Navajos)和阿帕契族(Apaches)一直奴役到內(nèi)戰(zhàn)中期。
戰(zhàn)爭和奴隸貿(mào)易的不斷升級,致使本來穩(wěn)定的定居生活不再安全,這有助于土著美洲人的去農(nóng)業(yè)化。為了避免成為捕獵目標,美洲印第安人放棄了他們的玉米地和村莊,開始生活在一些更小的定居點,以便更快捷地逃入森林。最終,他們不得不從歐洲人那里交換糧食。歐洲人從土著人那里學會了種植什么、如何種植,由此更少地依賴印第安人及其技術(shù);而印第安人卻變得更加依賴歐洲人和歐洲技術(shù)。這樣一來,那些暫時對土著美洲人有利的東西從長遠看卻對他們造成不利,印第安人被奴役和死亡,印第安技藝失傳,印第安文化被瓦解。到馬薩諸塞部落可悲的余部改信基督教,并加入清教徒的“祈禱的印第安城鎮(zhèn)”之時,面對文化入侵,面對諸如“自己的信仰是錯誤的,基督教才是對的”這類勸告,印第安人所做的,就是如此。這一過程證明了人類學家所稱的文化帝國主義。甚至自豪的大平原印第安人的文化命運也是如此,當他們將西班牙人的馬和槍支與土著的藝術(shù)、宗教、狩獵方式融合在一起的時候,也反映了這種文化帝國主義的影響:在蘇族語中,wasichu(指碧眼白人)的意思就是“擁有一切好東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