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毛澤東與四書五經(jīng)(24)

毛澤東品國學 作者:盧志丹


張木奇的回憶是這樣的:

1954年2月底一天,毛澤東爬玉皇山,同行的有譚震林、羅瑞卿、柯慶施、譚啟龍和張耀祠等人。

玉皇山原名育王山,聳立在西湖與錢塘江之間。山腰有紫來洞,毛澤東和其他領(lǐng)導人在洞前俯瞰山下的八卦田,照例一番談古論今,說南宋皇帝祭什么先農(nóng)的時候就在那里作作樣子,親犁幾犁。幾位領(lǐng)導談?wù)撝l耕過田誰沒扶過犁地爬上山來。

山頂有個福星觀。那天下著毛毛細雨,游人很少,廟觀里也只留了一個瞎子。說是道士吧又光著腦袋像和尚。毛澤東在觀外看看便走入觀內(nèi)。四面參觀一番后,停在游人燒香拜佛抽簽的供桌前。

供桌上沒有點香,那一木筒簽還擺在上面。毛澤東朝那些簽望了片刻,稍一猶豫,還是伸手上去抽出一簽,拿來看。

才看一眼,毛澤東便笑了起來,笑出了聲。其他領(lǐng)導人便圍過來。毛澤東一邊笑一邊將簽遞給羅瑞卿,羅瑞卿看了也笑,沒有笑出聲。把簽又遞給譚震林,譚震林看過也笑,就這么傳著都看一遍,重新交還毛澤東。毛澤東沒有再看,隨手扔在地上。

我好奇。等首長們走出觀門,忙從地上揀起簽,匆匆一看,是繁體黑字,沒有看清兩個字便悄悄揣入兜里。反正那個瞎子和尚也看不見我把簽帶走。

回到住地,我再掏出簽看。那是個竹簽,字是板印的。記得大致內(nèi)容是:此命權(quán)威不可當,紫袍玉帶坐朝堂。還有一句是什么娶妻三房。我悄悄把簽保存下來了,直到離開中南海轉(zhuǎn)業(yè)到地方后不知何時丟了。③

顯然,侯波和張木奇講的都是一件事。不過侯波把毛澤東這次去的地方說成佛寺,而張木奇則清楚地記得是道觀。關(guān)于抽簽之事,侯波的記載,似乎更接近事實。因為按照毛澤東的身份,是不可能親自去抽簽的,但他開玩笑地對侯波說,你去給我抽一支,則是完全可能的。根據(jù)寺觀抽簽的辦法,先要搖動簽筒,當簽跳出之后,簽上只有號碼,然后按照號碼再到簽柜中去索取簽單。侯波所說也符合上述程序。至于張木奇所看的簽的內(nèi)容,則正如侯波所說,是經(jīng)過她挑選的,因此才引起毛澤東等人的開懷大笑。這一笑表明,毛澤東已經(jīng)識破了侯波的用心。

當然,毛澤東這種抽簽算卦的方式,與《周易》規(guī)定原始的用蓍草或龜甲起卦的方式完全不同。

毛澤東在寫作過程中,經(jīng)常引用《周易》中的句典。如“滅頂之災(zāi)”,語出《周易·大過·上六》:“過涉滅頂,兇?!笔钦f遇到這種卦,預示出門遇到水淹至頭頂,這是不祥之兆。后以“滅頂之災(zāi)”形容大禍臨頭,有無法克服之危難。

在《論持久戰(zhàn)》中,毛澤東寫道:

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zāi)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zhàn)爭困難的前提。

毛澤東借用此語說明抗日的政治動員對于陷敵于被動,最終戰(zhàn)勝敵人的重要意義。指出只有進行普遍深入的政治動員,發(fā)動全民族抗戰(zhàn),才能給敵人以毀滅性打擊。

“各得其所”一語出自《周易·系辭下》:

包犧氏沒,神農(nóng)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意思是:神農(nóng)發(fā)明了農(nóng)業(yè)和醫(yī)藥,砍削木頭,制作成翻土的耜;彎曲木條,作成耒,教人們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告訴人們在中午時進行集市交易,互通有無,從而各自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