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事件之后的一百多年中,鄺泗的名字也引起了爭議。他的曾孫女給自己的女兒起名為西安,是根據(jù)中國的一個文化古跡和她愛慕的一個名字而起的,她相信See-on 是她的祖父還是一個小男孩的時候叫過的名字。有人說他孩提時代的名字是永易,也有人說那是他第一個妻子的名字,楊是她的族姓。在政府質(zhì)詢時,鄺泗說他的名字是鄺海江,但家族中任何一個人都不記得他用過這個名字。大部分人認(rèn)為他的名字一直就是簡單的鄺泗。鄺是族姓,而泗的字面意思是“四”,第四個兒子。
還有一些人說,是的,他的名字就是鄺泗,他來到這個國家的時候把自己的名字“鄺老四”告訴了移民官員,他們聽到鄺泗,因此泗成了他的姓。也有幾個人說不是這樣的,真實的情況是當(dāng)他來到這個國家的時候,移民官員問他從哪里來,他回答說:“我從海的對面來。”因此,他的名字就成了泗。眾所周知,東西海岸的移民官員給別人重新起名時,都有一種惡意的快感。無論實際情況如何,泗在此后的五十年間成了他的姓,五十年之后,他又重新使用鄺作為他的姓。但是由于鄺泗公司以及后來的鄺萃安公司成了他的商店的名字,他的白人顧客叫他萃先生、泗先生或是安先生,但從來沒有人叫他鄺先生。
鄺泗的大女兒西茜說她父親第一次結(jié)婚是在他七歲的時候,就是鄺當(dāng)離家去美國的那一年。他不是去找他父親,而是他父親打發(fā)人去叫他,因為他是孩子當(dāng)中最容易帶到美國的。只是后來,在鄺當(dāng)事業(yè)成功后,他才回中國。鄺泗的侄子鄺銘河說他爺爺從來就沒有“丟”過。鄺當(dāng)去了新金山阿拉斯加,忘了給家里寄錢,而這就是鄺泗和他母親“極其艱難”地生活在“赤貧”狀態(tài)下的原因。(不幸的是還沒有來得及詳細(xì)地詢問銘河關(guān)于這段經(jīng)歷的情況,他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