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蒙牛一些員工對這種類似于軍事化的管理風格很不適應(yīng),甚至極為不滿。但是在牛根生的堅持下,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員工就真的“播種了一種行為,收獲了一種習慣”,習慣形成之后,人們逐漸體會到了OEC的好處。
牛根生深知,要提高企業(yè)管理水平就必須對員工進行嚴格的制度管理,但與此同時輔之以人本管理也是必要的。這也就體現(xiàn)了“嚴肅的愛”的一個方面。事實上人本管理則是蒙牛管理中的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
牛根生在《天變?nèi)俗兡J揭惨儭芬晃闹?,分析了人本管理的必要性?/p>
定時定地定范式,早晚考勤,中間督察,仿佛框框比效率還當緊,管行比管心還重要……曾幾何時,這就是全社會的管理“范本”。
有些工種是離不開這種“范本”的,越是多人協(xié)作的工種越需要程式與框框,因為如果某一道工序不能按時按地運作,其他各道工序就會窩工失序。但有些工種獨立性很強,越給予彈性越容易出效率,這時候,管行不如管心,管理模式就要由范本向人本轉(zhuǎn)移。
有一個小例子。前幾年,我們總部曾經(jīng)規(guī)定辦公室不準飲水(發(fā)現(xiàn)一次罰一次),而設(shè)立了專門的飲水室。這種做法貌似“軍紀嚴明”,其實一點也不人性化,比如:盛夏季節(jié),人急匆匆趕來,從溫水瓶里倒出開水,卻不能馬上喝,需要賠上時間、耐力乃至心靈的不快;即便備上涼開水,渴極而飲,一次一大杯,從員工身心健康角度講也并非好事;再則,統(tǒng)一存放的杯子上雖然分別寫著各人的名字,但還是存在串用的可能,即使沒被串用有人也會生出這種隱憂……搬到新辦公樓后,我們就把這一條取消了。水是生命之源,辦公桌旁放一杯水,隨需隨取,這不是既人性化又有利于提高效率的雙善之舉嗎?
還有,雖然過程管理在許多時候是非常必要的,但對于一些創(chuàng)造性工種,我們不管過程,只管結(jié)果,反而更佳。
所以,范本管理要向人本管理轉(zhuǎn)型,不要把程式看得比人還重要。人是核心,一切管理程式都要向有利于提高人的效率與健康的角度傾斜與靠攏。
不論是法治還是以人為本的治理,都是“治人”,促使人的行為向更合理的方向轉(zhuǎn)變,即最大限度地提高勞動效率。法制的規(guī)范性可以使人們少犯錯誤,提高效率。然而事物總是不斷的變化,法制中的一些東西隨著時間、地點的變化需要再做調(diào)整,其不合理之處要考慮以人為本。只有當法制和以人為本的治理朝著統(tǒng)一的方向前進,相輔相成時,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
向下經(jīng)營人心
經(jīng)營人心的含義是向下經(jīng)營,而不是向上經(jīng)營。牛根生在文章《最佳雇主:讓員工“51%給自己干”》一文中,這樣寫道:
如果說蒙牛企業(yè)里有什么東西不均等,那就是“官”越大“自由”越小。比如得給員工送禮,但員工不能給你送禮。我在原企業(yè)(伊利)的時候,有個主管把20斤牛肉送到我家,結(jié)果弄得我差點妻離子散,我對老婆說,你送回去,不送回去我們就離婚——有了這次教訓,這個主管就長了記性,有一次,他手下的一個員工收了人家一條羊腿,他批評道:“你送回去!我送你兩條羊腿好不好?”習慣是一點一滴養(yǎng)成的,如今,我們高管團隊年年拿自己的錢給員工送禮,幾萬、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地送。
中國,是一個崇尚“禮尚往來”的國度,但在很久以來,送禮就變了味。把禮送給普通人,那就是“想別人替你辦事”;在官場上的送禮,則稱為“賄賂”。送禮一時間成了中國“非理性競爭”的代名詞。蒙牛高層清楚地認識到“送禮”對企業(yè)發(fā)展的不利影響,因而在送禮方面做了嚴格的規(guī)定。在蒙牛,送禮是往下送,而不是往上送。這也是蒙?!跋蛳陆?jīng)營人心”的一種體現(xiàn)。
有一個例子,說的是有一位駐外干部兩年前出國,購回一些化妝品,回來后給總部的幾位好友(平級或比他級別高)每人送了一份。不久,東窗“事發(fā)”,收的人如數(shù)退還,送的人受到黨內(nèi)警告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