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年夏日的一天,明成祖朱棣在武英殿閑來無事,讓太監(jiān)李謙、王吉從收藏圖書畫卷的古今通集庫中,找出一批宋朝皇帝御像觀覽,并招來大臣袁忠徹、畫師徐英一起品鑒。朱棣看了半晌,笑著點(diǎn)評道:“宋朝皇帝,自太祖以下,雖然都有一根胡羊鼻,但面容清癯文弱,和太醫(yī)院的太醫(yī)一個長相。”轉(zhuǎn)天,朱棣又讓太監(jiān)把所有的元朝皇帝像搬于殿中,仍舊與袁、徐二人品題。元朝列帝,清一色的魁偉雄邁,大臉方面,肉眼凸腮,朱棣嘆道:“一看就知道這些人都是吃綿羊肉長大的漢子。”可是,細(xì)看元順帝像,朱棣臉露詫異,扭頭對袁忠徹講:“怎么這位又是一張?zhí)t(yī)臉?”
袁忠徹當(dāng)時不好說什么,唯唯而已。而后,老袁在其《記瀛國公事實(shí)》一文中,詳錄了他年少時聽其父輩所講的一則故事:宋恭帝投降后,被元朝降封為瀛國公。一夜,元世祖夢見一條金龍舒爪繞殿柱。轉(zhuǎn)日,瀛國公來朝拜,正立于夢中所見的那根殿柱下。元世祖為此大動殺機(jī)。瀛國公懼誅,自請為僧,往西方學(xué)習(xí)佛法,為此撿得一條性命。經(jīng)過朔北札顏地方時,拜見周王(即日后的元明宗)。這位周王很喜愛瀛國公妻子的美色,悅而納之。幾個月后,生下一子,妥歡帖睦爾,即日后的元順帝。元文宗殺掉哥哥元明宗重登帝位后,也散布說妥歡帖睦耳不是明宗親子,并貶放于高麗之地。以此追之,元順帝當(dāng)然就是宋帝之后了,所以長相才不像元諸帝。據(jù)袁忠徹自己記載,明成祖問他元順帝為何樣子不像宋帝之后時,他本想講出小時候聽的故事,但不敢斷定傳說真假,故而“俯首未對”。這個“大故事”的緣由,皆是元文宗惹的禍,他令當(dāng)時的大文豪虞集起草詔書,告知天下妥歡帖睦爾不是自己哥哥元明宗親子,故而使當(dāng)時以及明代的漢人以訛傳訛,附會成真事一樣,實(shí)際上完全是小說家言,杜撰而已。這個故事愈流愈廣,越編越像,完全是民族意識作怪。錢謙益就曾解釋過:“中原遺老(元朝),心傷故國,從而為之說也?!泵鞒娜艘矡o聊,有一位叫余應(yīng)的還寫《讀虞集所草庚申君(元順帝)非周王(元明宗)己子詔有作》一詩,弄得真像“詩史”一樣:
皇宋第十六飛龍(恭帝為宋朝第十六位皇帝),元朝降封瀛國公。元君詔公尚公主,時蒙賜宴明光宮。酒酣舒指爬金柱,化為龍爪驚天容。元君含笑語群臣,鳳雛寧與凡禽同。侍臣獻(xiàn)謀將見除,公主夜泣沾酥胸。瀛公晨馳見帝師,大雄門下參禪宗。幸脫虎口走方外,易名合尊沙漠中。是時明宗在沙漠,締交合尊情頗濃。合尊之妻夜生子,明宗隔帳聞笙鏞。乞歸行營養(yǎng)為嗣,皇考崩時年甫童。文宗降詔移南海,五年乃歸居九重。壬癸枯乾丙丁發(fā)(壬癸為水,丙丁為火,古人總以五行附會,認(rèn)為元朝為水德,宋朝為火德,水克火,所以元當(dāng)滅宋),西江月下生涯終(明軍攻占大都,元順帝倉促北返草原,患毒性痢疾,作《西江月》詞一首而終)。至今兒孫主沙漠(指退走后的蒙古北元政權(quán)),吁嗟趙氏何其雄。惟昔皇祖受周禪,仁厚綽有三代風(fēng)(指宋太祖奪取后周柴氏江山后,厚待柴氏子孫)。雖因浪子失中國,此為君長傳無窮。
詩中有“新說”,元順帝不是元明宗搶奪宋恭帝老婆而生的,而是出生后元明宗喜歡,向?qū)Ψ健耙獊淼摹薄?br />
觀現(xiàn)存元朝皇帝畫像,總覺這些蒙古爺們“婆焦”發(fā)型奇特。他們的胡須不是很茂盛,肉餅?zāi)樔缤粋€模子里扣出來一樣,但腦門上的發(fā)綹十分不一樣:一答頭,三答頭,一字額,大開門,花缽椒,三川缽浪,七川缽浪,銀錠樣兒打頭,打辮兒打底(《大元新話》),等等,即使他們都戴頂笠,胡須式樣仍可見出明顯的區(qū)別。
至于元順帝,臉型稍瘦,無非是御女過多,春藥食用過多,與體力消耗有關(guān),樣貌和祖先實(shí)際上沒什么大的不同。
熱火烹油——權(quán)臣燕帖木兒家族的覆滅
元文宗死后,燕帖木兒想立元文宗親子,自己的義子燕帖古思為帝,文宗皇后卜答失里想到自己大兒子剛剛被立為皇太子就病死之事,認(rèn)為帝位不吉,議立元明宗小兒子懿嫾質(zhì)班。果然,小皇帝不久也病死,此即“元寧宗”。一了百了,這回倒真的很“安寧”。
燕帖木兒認(rèn)為這回總該立“義子”燕帖古思為帝了吧,不料卜答失里皇后成了偏執(zhí)狂,把腦袋搖得更厲害。估計(jì)她身后有密宗和尚和巫師出主意,覺得這幾年帝座都是死人臺,不想讓自個兒的孩子燕帖古思坐上這倒霉的位子。她主張要元明宗的大兒子,時年十三歲的妥歡帖睦爾來當(dāng)皇帝,讓他沖沖喪氣,等這孩子死了再讓自己的兒子當(dāng)皇帝。
計(jì)劃趕不上變化,婦人這一招臭棋,不久的日后要了她母子倆的性命。
元順帝妥歡帖睦爾是元明宗長子,其母邁來迪乃郡王阿兒廝蘭的后代,屬蒙古的罕祿魯氏部落。元明宗當(dāng)“周王”時,逃竄漠北,娶邁來迪。生下順帝后,邁來迪得產(chǎn)后風(fēng)而死。所以,傳說中元順帝是宋恭帝之子,根本是空穴來風(fēng)。
元文宗與燕帖木兒害死哥哥元明宗后,怕妥歡帖睦爾長大后與己子爭位,就對外下詔稱這個孩子并非元明宗親子,遠(yuǎn)逐于高麗大青島,派人嚴(yán)加看管。過一年后,又把他徙至靜江(今廣西桂林)軟禁。小小少年,閱盡人間冷暖,行盡世上苦路。
燕帖木兒心恨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婦人無識,也無可奈何,只得派人把妥歡帖睦爾從靜江迎回。行至良鄉(xiāng),這位權(quán)臣親自從大都出發(fā)遠(yuǎn)迎這位準(zhǔn)皇帝。
燕帖木兒與妥歡帖睦爾并馬徐行,“具陳迎立之意”,丑表功自己多么擁護(hù)這位準(zhǔn)新帝。妥歡帖睦爾“幼且畏之,一無所答”。妥歡帖睦爾畢竟才十三歲,三年間又天南地北地被人折騰,乍見這位聲名顯赫、相貌魁偉的大權(quán)臣,他心中驚懼,根本是嚇得說不出話來,更想不到像漢獻(xiàn)帝少年時代安慰董卓那樣“安慰”燕帖木兒幾句。燕帖木兒本來就是害死妥歡帖睦爾之父元明宗的真兇,心中有鬼,一路見這孩子沉默不語,更是心底打鼓。所以,妥歡帖睦爾至大都后,久不得立,“遷延者數(shù)月”。其間,為了給自己和家族上“保險(xiǎn)”,燕帖木兒把自己女兒伯牙吾嫁給妥歡帖睦爾。
少年“準(zhǔn)皇帝”又疑又懼、如坐針氈之間,忽然傳來大好消息:權(quán)臣燕帖木兒病重身死。
《元史》這樣的“正史”以及《庚申外史》這樣的逸史等等書目,均把燕帖木兒寫成權(quán)高震主的惡臣。無法否認(rèn)的是,如無當(dāng)年燕帖木兒耿耿忠心和浴血奮戰(zhàn),元武宗之子元明宗、元文宗以及后來的元寧宗、元順帝這一系人員根本不可能坐上皇帝寶位。所以,元文宗時代,就“下詔命(燕帖木兒)獨(dú)為丞相以尊異之”,詔書中除“表揚(yáng)”的話語以外,又有長達(dá)數(shù)十字的封爵、官銜:
“燕帖木兒勛勞惟舊,忠勇多謀,奮大義以成功,致治平于期月,宜專獨(dú)運(yùn),以重秉鈞。授以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師、太平王、答剌罕、中書右丞相、錄軍國重事、監(jiān)修國史、提調(diào)燕王宮相府事、大都督、領(lǐng)龍翊親軍都指揮使司事。凡號令、刑名、選法、錢糧、造作,一切中書政務(wù),悉聽總裁。諸王、公主、駙馬、近侍人員,大小諸衙門官員人等,敢有隔越聞奏,以違制論。”
公平來講,燕帖木兒當(dāng)?shù)闷疬@些美譽(yù)。沒有他,元武宗一系血脈會離帝位越來越遠(yuǎn)。
在帝位空置的幾個月里,燕帖木兒基本上就是皇帝,權(quán)力使人腐敗,極權(quán)使人極端腐敗,這位爺“挾震主之威,肆意無忌”,其“罪行”如下:
一宴或宰十三馬,取泰定帝后為夫人,前后尚宗室之女四十人,或有交禮三日遽遣歸者,而后房充斥不能盡識。一日宴(左丞)趙世延家,男女列坐,名鴛鴦會。見座隅一婦色甚麗,問曰:“此為誰?”意欲與俱歸。左右曰:“此太師(指燕帖木兒自己)家人也?!敝潦腔囊丈?,體羸溺血而薨。
蒙古貴臣,吃頓飯?jiān)资畮灼ヱR不算什么稀奇,娶四十個宗室美女也應(yīng)該不算什么過分(忽必烈的權(quán)臣阿合馬有幾百個“老婆”),惟一過分的就是他把泰定帝皇后也敢納為夫人。泰定帝雖然死后被“廢”,怎么也是堂堂大元列帝之一。當(dāng)然,如果按照蒙古風(fēng)俗,這倒也并非是什么“大惡”。至于最后酒色過度,春藥過度,溺血而亡,死得倒很有蒙古帝王特色。后世人對燕帖木兒的“印象”,基本都受上述幾十個字的影響,以為這位爺數(shù)年或數(shù)十年如一日這般“荒淫”,其實(shí),他也就是幾個月的瘋狂而已。真正是:不求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jīng)占有!
駱駝死了比馬大。燕帖木兒身死,妥歡帖睦爾即位,是為元順帝。這位少年帝王仍舊以權(quán)臣的弟弟撒敦為左丞相,以其子唐其勢為御史大夫,并封其女為皇后,“并宥(燕帖木兒家族)世世子孫九死”,追封燕帖木兒為“德王”,謚忠武。撒敦跟隨哥哥,前后腳病死,急入鬼門關(guān)。權(quán)臣家族,只剩下燕帖木兒的兒子唐其勢和女兒元順帝皇后伯牙吾撐住局面。撒敦病死后,唐其勢接任其叔職位,為中書左丞相。
本來,元順帝剛?cè)氪蠖蓟蕦m,高麗籍宦官禿滿迭兒就送來一名高麗宮女奇氏“主供茗飲”。順帝在高麗被流放時,可能學(xué)會講高麗語,兩個人“前轱轆不轉(zhuǎn)后轱轆轉(zhuǎn)”一嘮磕,很投脾氣,加上奇氏貌美,自然少男少女開始“弄那事”。正如膠似漆之時,燕帖木兒送女兒入宮,元順帝當(dāng)然得把這位姑奶奶供起來,立為皇后。冊文上講伯牙吾“謙裕靜淑”,實(shí)際是個大醋壇子。她本人驕慣成性,又大順帝幾歲,眼見順帝與奇氏天天膩在一處,妒火中燒,“日夜捶楚奇氏”,天天找碴虐待身為宮女的奇氏。最過分的一次,伯牙吾皇后讓奇氏在自己面前跪下,親自用燒紅的烙鐵燙灼順帝這個“心頭肉”美女的后背。
“(順)帝雖不言,甚銜之”。元順帝畢竟剛剛被立為帝,害怕燕帖木兒家族勢力,仇恨在心,言語上不敢有所表示。但是,他本人愛寵高麗女子奇氏,“識者知天下將亂”,因?yàn)椋雷嬗凶嬷疲焊啕惻拥唾v,不準(zhǔn)入宮。日后,奇氏得為皇后,冥冥中預(yù)示著元朝天下的衰亡。
袁忠徹當(dāng)時不好說什么,唯唯而已。而后,老袁在其《記瀛國公事實(shí)》一文中,詳錄了他年少時聽其父輩所講的一則故事:宋恭帝投降后,被元朝降封為瀛國公。一夜,元世祖夢見一條金龍舒爪繞殿柱。轉(zhuǎn)日,瀛國公來朝拜,正立于夢中所見的那根殿柱下。元世祖為此大動殺機(jī)。瀛國公懼誅,自請為僧,往西方學(xué)習(xí)佛法,為此撿得一條性命。經(jīng)過朔北札顏地方時,拜見周王(即日后的元明宗)。這位周王很喜愛瀛國公妻子的美色,悅而納之。幾個月后,生下一子,妥歡帖睦爾,即日后的元順帝。元文宗殺掉哥哥元明宗重登帝位后,也散布說妥歡帖睦耳不是明宗親子,并貶放于高麗之地。以此追之,元順帝當(dāng)然就是宋帝之后了,所以長相才不像元諸帝。據(jù)袁忠徹自己記載,明成祖問他元順帝為何樣子不像宋帝之后時,他本想講出小時候聽的故事,但不敢斷定傳說真假,故而“俯首未對”。這個“大故事”的緣由,皆是元文宗惹的禍,他令當(dāng)時的大文豪虞集起草詔書,告知天下妥歡帖睦爾不是自己哥哥元明宗親子,故而使當(dāng)時以及明代的漢人以訛傳訛,附會成真事一樣,實(shí)際上完全是小說家言,杜撰而已。這個故事愈流愈廣,越編越像,完全是民族意識作怪。錢謙益就曾解釋過:“中原遺老(元朝),心傷故國,從而為之說也?!泵鞒娜艘矡o聊,有一位叫余應(yīng)的還寫《讀虞集所草庚申君(元順帝)非周王(元明宗)己子詔有作》一詩,弄得真像“詩史”一樣:
皇宋第十六飛龍(恭帝為宋朝第十六位皇帝),元朝降封瀛國公。元君詔公尚公主,時蒙賜宴明光宮。酒酣舒指爬金柱,化為龍爪驚天容。元君含笑語群臣,鳳雛寧與凡禽同。侍臣獻(xiàn)謀將見除,公主夜泣沾酥胸。瀛公晨馳見帝師,大雄門下參禪宗。幸脫虎口走方外,易名合尊沙漠中。是時明宗在沙漠,締交合尊情頗濃。合尊之妻夜生子,明宗隔帳聞笙鏞。乞歸行營養(yǎng)為嗣,皇考崩時年甫童。文宗降詔移南海,五年乃歸居九重。壬癸枯乾丙丁發(fā)(壬癸為水,丙丁為火,古人總以五行附會,認(rèn)為元朝為水德,宋朝為火德,水克火,所以元當(dāng)滅宋),西江月下生涯終(明軍攻占大都,元順帝倉促北返草原,患毒性痢疾,作《西江月》詞一首而終)。至今兒孫主沙漠(指退走后的蒙古北元政權(quán)),吁嗟趙氏何其雄。惟昔皇祖受周禪,仁厚綽有三代風(fēng)(指宋太祖奪取后周柴氏江山后,厚待柴氏子孫)。雖因浪子失中國,此為君長傳無窮。
詩中有“新說”,元順帝不是元明宗搶奪宋恭帝老婆而生的,而是出生后元明宗喜歡,向?qū)Ψ健耙獊淼摹薄?br />
觀現(xiàn)存元朝皇帝畫像,總覺這些蒙古爺們“婆焦”發(fā)型奇特。他們的胡須不是很茂盛,肉餅?zāi)樔缤粋€模子里扣出來一樣,但腦門上的發(fā)綹十分不一樣:一答頭,三答頭,一字額,大開門,花缽椒,三川缽浪,七川缽浪,銀錠樣兒打頭,打辮兒打底(《大元新話》),等等,即使他們都戴頂笠,胡須式樣仍可見出明顯的區(qū)別。
至于元順帝,臉型稍瘦,無非是御女過多,春藥食用過多,與體力消耗有關(guān),樣貌和祖先實(shí)際上沒什么大的不同。
熱火烹油——權(quán)臣燕帖木兒家族的覆滅
元文宗死后,燕帖木兒想立元文宗親子,自己的義子燕帖古思為帝,文宗皇后卜答失里想到自己大兒子剛剛被立為皇太子就病死之事,認(rèn)為帝位不吉,議立元明宗小兒子懿嫾質(zhì)班。果然,小皇帝不久也病死,此即“元寧宗”。一了百了,這回倒真的很“安寧”。
燕帖木兒認(rèn)為這回總該立“義子”燕帖古思為帝了吧,不料卜答失里皇后成了偏執(zhí)狂,把腦袋搖得更厲害。估計(jì)她身后有密宗和尚和巫師出主意,覺得這幾年帝座都是死人臺,不想讓自個兒的孩子燕帖古思坐上這倒霉的位子。她主張要元明宗的大兒子,時年十三歲的妥歡帖睦爾來當(dāng)皇帝,讓他沖沖喪氣,等這孩子死了再讓自己的兒子當(dāng)皇帝。
計(jì)劃趕不上變化,婦人這一招臭棋,不久的日后要了她母子倆的性命。
元順帝妥歡帖睦爾是元明宗長子,其母邁來迪乃郡王阿兒廝蘭的后代,屬蒙古的罕祿魯氏部落。元明宗當(dāng)“周王”時,逃竄漠北,娶邁來迪。生下順帝后,邁來迪得產(chǎn)后風(fēng)而死。所以,傳說中元順帝是宋恭帝之子,根本是空穴來風(fēng)。
元文宗與燕帖木兒害死哥哥元明宗后,怕妥歡帖睦爾長大后與己子爭位,就對外下詔稱這個孩子并非元明宗親子,遠(yuǎn)逐于高麗大青島,派人嚴(yán)加看管。過一年后,又把他徙至靜江(今廣西桂林)軟禁。小小少年,閱盡人間冷暖,行盡世上苦路。
燕帖木兒心恨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婦人無識,也無可奈何,只得派人把妥歡帖睦爾從靜江迎回。行至良鄉(xiāng),這位權(quán)臣親自從大都出發(fā)遠(yuǎn)迎這位準(zhǔn)皇帝。
燕帖木兒與妥歡帖睦爾并馬徐行,“具陳迎立之意”,丑表功自己多么擁護(hù)這位準(zhǔn)新帝。妥歡帖睦爾“幼且畏之,一無所答”。妥歡帖睦爾畢竟才十三歲,三年間又天南地北地被人折騰,乍見這位聲名顯赫、相貌魁偉的大權(quán)臣,他心中驚懼,根本是嚇得說不出話來,更想不到像漢獻(xiàn)帝少年時代安慰董卓那樣“安慰”燕帖木兒幾句。燕帖木兒本來就是害死妥歡帖睦爾之父元明宗的真兇,心中有鬼,一路見這孩子沉默不語,更是心底打鼓。所以,妥歡帖睦爾至大都后,久不得立,“遷延者數(shù)月”。其間,為了給自己和家族上“保險(xiǎn)”,燕帖木兒把自己女兒伯牙吾嫁給妥歡帖睦爾。
少年“準(zhǔn)皇帝”又疑又懼、如坐針氈之間,忽然傳來大好消息:權(quán)臣燕帖木兒病重身死。
《元史》這樣的“正史”以及《庚申外史》這樣的逸史等等書目,均把燕帖木兒寫成權(quán)高震主的惡臣。無法否認(rèn)的是,如無當(dāng)年燕帖木兒耿耿忠心和浴血奮戰(zhàn),元武宗之子元明宗、元文宗以及后來的元寧宗、元順帝這一系人員根本不可能坐上皇帝寶位。所以,元文宗時代,就“下詔命(燕帖木兒)獨(dú)為丞相以尊異之”,詔書中除“表揚(yáng)”的話語以外,又有長達(dá)數(shù)十字的封爵、官銜:
“燕帖木兒勛勞惟舊,忠勇多謀,奮大義以成功,致治平于期月,宜專獨(dú)運(yùn),以重秉鈞。授以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師、太平王、答剌罕、中書右丞相、錄軍國重事、監(jiān)修國史、提調(diào)燕王宮相府事、大都督、領(lǐng)龍翊親軍都指揮使司事。凡號令、刑名、選法、錢糧、造作,一切中書政務(wù),悉聽總裁。諸王、公主、駙馬、近侍人員,大小諸衙門官員人等,敢有隔越聞奏,以違制論。”
公平來講,燕帖木兒當(dāng)?shù)闷疬@些美譽(yù)。沒有他,元武宗一系血脈會離帝位越來越遠(yuǎn)。
在帝位空置的幾個月里,燕帖木兒基本上就是皇帝,權(quán)力使人腐敗,極權(quán)使人極端腐敗,這位爺“挾震主之威,肆意無忌”,其“罪行”如下:
一宴或宰十三馬,取泰定帝后為夫人,前后尚宗室之女四十人,或有交禮三日遽遣歸者,而后房充斥不能盡識。一日宴(左丞)趙世延家,男女列坐,名鴛鴦會。見座隅一婦色甚麗,問曰:“此為誰?”意欲與俱歸。左右曰:“此太師(指燕帖木兒自己)家人也?!敝潦腔囊丈?,體羸溺血而薨。
蒙古貴臣,吃頓飯?jiān)资畮灼ヱR不算什么稀奇,娶四十個宗室美女也應(yīng)該不算什么過分(忽必烈的權(quán)臣阿合馬有幾百個“老婆”),惟一過分的就是他把泰定帝皇后也敢納為夫人。泰定帝雖然死后被“廢”,怎么也是堂堂大元列帝之一。當(dāng)然,如果按照蒙古風(fēng)俗,這倒也并非是什么“大惡”。至于最后酒色過度,春藥過度,溺血而亡,死得倒很有蒙古帝王特色。后世人對燕帖木兒的“印象”,基本都受上述幾十個字的影響,以為這位爺數(shù)年或數(shù)十年如一日這般“荒淫”,其實(shí),他也就是幾個月的瘋狂而已。真正是:不求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jīng)占有!
駱駝死了比馬大。燕帖木兒身死,妥歡帖睦爾即位,是為元順帝。這位少年帝王仍舊以權(quán)臣的弟弟撒敦為左丞相,以其子唐其勢為御史大夫,并封其女為皇后,“并宥(燕帖木兒家族)世世子孫九死”,追封燕帖木兒為“德王”,謚忠武。撒敦跟隨哥哥,前后腳病死,急入鬼門關(guān)。權(quán)臣家族,只剩下燕帖木兒的兒子唐其勢和女兒元順帝皇后伯牙吾撐住局面。撒敦病死后,唐其勢接任其叔職位,為中書左丞相。
本來,元順帝剛?cè)氪蠖蓟蕦m,高麗籍宦官禿滿迭兒就送來一名高麗宮女奇氏“主供茗飲”。順帝在高麗被流放時,可能學(xué)會講高麗語,兩個人“前轱轆不轉(zhuǎn)后轱轆轉(zhuǎn)”一嘮磕,很投脾氣,加上奇氏貌美,自然少男少女開始“弄那事”。正如膠似漆之時,燕帖木兒送女兒入宮,元順帝當(dāng)然得把這位姑奶奶供起來,立為皇后。冊文上講伯牙吾“謙裕靜淑”,實(shí)際是個大醋壇子。她本人驕慣成性,又大順帝幾歲,眼見順帝與奇氏天天膩在一處,妒火中燒,“日夜捶楚奇氏”,天天找碴虐待身為宮女的奇氏。最過分的一次,伯牙吾皇后讓奇氏在自己面前跪下,親自用燒紅的烙鐵燙灼順帝這個“心頭肉”美女的后背。
“(順)帝雖不言,甚銜之”。元順帝畢竟剛剛被立為帝,害怕燕帖木兒家族勢力,仇恨在心,言語上不敢有所表示。但是,他本人愛寵高麗女子奇氏,“識者知天下將亂”,因?yàn)椋雷嬗凶嬷疲焊啕惻拥唾v,不準(zhǔn)入宮。日后,奇氏得為皇后,冥冥中預(yù)示著元朝天下的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