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上伊語——我的十年求學手記 作者:楊伊


欣聞楊伊博士的散文書稿即將付梓,作為她的博士后合作導師,受邀為之作序,欣然應允。

先前我只知楊伊在學術方面有很強的領悟能力,在學期間便在相關領域發(fā)表了很多高質量的論文,去年年底成功獲評“上海市超級博士后”,個人的第一本學術專著也即將出版。

青年學者出版文集,這似乎在博士后當中并不常見,但換個角度思考,每個人都擁有平等地詮釋生活的權利。既然世上存在“語言”這種工具,任何一個愛思考、知冷暖、善言辭的人都可以借此把對真善美的理解呈現(xiàn)出來。正如在科學研究中,對一個極其微觀問題都可以形成多種觀照的視角,面對“生活”這個復雜而宏大的命題,我們需要更多的角色參與、思考、記錄、爭鳴。任何一個科研工作者都明白,科研不是學者的專利,文學與生活也不是任何一個群體的專利,如果一定要給它一個歸屬,它屬于每一個愿意思考的人。

楊伊便是這樣一個人。科研是她的本職,但對于寫作,她一貫表現(xiàn)出近乎執(zhí)著的姿態(tài)。和很多學者不同的是,她不僅限于學術論文,還包括文學創(chuàng)作;更可貴的是,在沒有任何約束的情況下她用多年的堅持證明了自己的熱愛。這種熱愛來源于對生活的強烈感應,這種感應更應稱為一種天賦,而這種天賦,不論她是學者、作家、教師抑或從事其他任何職業(yè),都會得到釋放。

這本書記錄了作者從十八歲來到上海讀大學,到二十八歲博士畢業(yè),其間異地求學十年的心路歷程。她一邊攀登學術高峰,一邊孜孜不倦地記錄下十年的點點滴滴,這是她一個人的故事,卻喚醒了很多同齡人的共鳴,點燃了無數(shù)九零后大學生內心的火焰——相似的迷茫與困頓,相似的平淡與蟄伏,相似的驕傲與理想。提到青年學者,我們總是下意識地與研究領域聯(lián)系在一起,更加關注他們閃光的學歷和筆下的學術性話語。但閱讀著楊伊博士的文集,我突然意識到他們也有普通人的悲喜,他們行走在這條艱辛孤獨的科研之路上,也經歷了很多的抉擇并付出了超乎凡人的勇氣,擺脫了科研的思維和嚴密的推理,他們對于人生也有瀟灑、曠達、感性甚至可愛的認知……這一切,被一個女博士悉數(shù)記錄。

在文字中成長,在文字中歷練,在文字中涅槃。我期待楊伊博士能在學術上有所成就,更期待她的風雨競攀路能激勵很多后來人:那些正在求學路上接受歷練的莘莘學子,那些在大城市獨自打拼的青年,以及無數(shù)為了平凡的夢想而情愿多奮斗一點的人們,都能在這本書的字里行間看到些許微光,能在她用感悟撐起的綠蔭中覓得一絲清涼。

今天,我們依然需要熱愛,依然需要有人用文字喚醒熱愛,還需要更多的人用思考守護熱愛。

語言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是表達熱愛最精妙的方式之一,它會讓平凡的石子蕩起永不消失的漣漪,會讓一聲低吟喚醒強烈的共鳴。讓我們跟隨楊伊帶著靈性的文字一同走進她豐富的內心,重溫最真實的求學歷程,你會和她一起振奮,一起沉思,一起努力活著,并認真愛著。

上海師范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
對外漢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昌來

2021年3月30日于上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