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向經典致敬

中國經典詩詞品鑒 作者:姚國軍 編



向經典致敬

———《中國經典詩詞品鑒》序言

姚國軍

從《詩經》的時代開始,中國詩歌的海洋中不斷孕育出晶瑩耀

眼的珍珠。經典詩詞是我們先輩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本書的編

撰目的就是把這些散佚在各個時代的珍珠串在一起,成為一束文

化的珠鏈、藝術的珠鏈。

一、何為經典

古人說:“常念為經,常數(shù)為典?!蔽艺f:“常念為經,常讀為

典?!苯浀?,應該是經得起盤點,經得起評點,經過時間的檢驗而成

為典范。從一般的“詩”到傳誦一時的“好詩”,再到名垂后世的

“經典詩詞”,必然經過大浪淘沙的過程。

二、經典的地位與作用

1.空前絕后

仕途坎坷的陳子昂登上幽州臺以后,面對人生的際遇慷慨悲

歌,出口成詩一首《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

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其中蘊含著大孤獨、大悲憫,成為

千古經典。如果把這幾句用到觀察經典的地位上,“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就是經典在其所在領域中空前絕后的位置。經典就

是一個時代的標桿,一座文化的紀念碑。

2.承前啟后

如果從精神的角度分析,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其實是正話反說,包含著對前人的向往和對后人的期待,換句話

說“前追思于古人,后寄望于來者”,想到悠悠不絕的天地萬事萬

物,才淚落如雨。經典就是承前啟后的精神紐帶,接通古今的文

化橋梁。

三、我們怎樣對待經典

1.我們應該善待經典

在詩歌江湖上穩(wěn)坐“第一把交椅”,狂放不羈,甚至“天子呼來

不上船”的李白在登上黃鶴樓上以后,偶然發(fā)現(xiàn)了崔顥的題詩。

崔顥的《黃鶴樓》并不長,共有 8 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

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蔽夜烙嫞?/p>

沒用 30 秒,李白就讀完這首詩,接著陷入沉思,30 分鐘之后,帶著

“羨慕嫉妒恨”的心情說出兩句讓圍觀的粉絲們大跌眼鏡的話,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就是“詩界大師”對經典

的尊重。向經典致敬也應該成為我們當代人應有的態(tài)度。

2.我們應該善用經典

在經典產生之初,偉大的經典創(chuàng)造者并不一定完全意識到經

典的潛在價值,而后人在一次次的閱讀中都會從經典中獲得啟

示。英國有句諺語: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中國有句

古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經典就像是一座富礦,等待后人不斷

開采,不斷掘進。經典也像一棵大樹,后人不斷地給他施肥澆水,

它會愈長愈高,愈長愈大。

李白沒有在黃鶴樓上題詩,但在黃鶴樓下江邊送別朋友時欣

然寫下一首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也成為詩歌經典。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

天際流。”李白與摯友在黃鶴樓下的江邊分別,必須頂著“崔顥題

詩在上頭”的巨大壓力,為江湖朋友兼酒友的孟浩然作離別留言。

“眼前有景怎道得”,我認為,李白潛意識中受到了崔顥的影響,化

壓力為動力,把崔顥對黃鶴樓的正面描寫轉換成了側面描寫。這

就是傳承經典,發(fā)展經典,豐富經典,創(chuàng)造經典。

讓我們用敬畏之心點亮經典的文化燈塔,用經典的智慧之光

照亮通往未來的文化航程。

本書的各章節(jié)撰稿者為廣東海洋大學文學院在校本科生,書

中錯謬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專家學者指正?!扒嗲嘧玉?,悠悠我

心。經典詩詞,傳唱至今”。在《中國經典詩詞品鑒》付梓之際,我

謹向關心支持本書出版的廣東海洋大學各位領導,文學院全體領

導、老師表示誠摯的謝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