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問之趣味

為樂趣而讀書 作者:林丹環(huán) 主編


梁啟超

我并不是因為學問是道德才提倡學問,因為學問的本質,能夠以趣味始,以趣味終,最合于我的趣味主義條件,所以提倡學問。

我是個主張趣味主義的人,倘若用化學化分“梁啟超”這件東西,把里頭所含一種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來,只怕所剩下的僅有個零了。我以為凡人必須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若哭喪著臉挨過幾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它何用?中國人見面最喜歡用的一句話:“近來做何消遣?”這句話我聽著便討厭。話里的意思,好像生活得不耐煩了,幾十年日子沒有法子過,勉強找些事情來消他遣他。一個人若生活于這種狀態(tài)之下,我勸他不如早日投海。我覺得天下萬事萬物都有趣味,我只嫌二十四點鐘不能擴充到四十八點,不夠我享用。我一年到頭不肯歇息。問我忙什么,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為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我常常想動員別人也學我這樣生活。

凡屬趣味,我一概都承認它是好的。但怎么才算趣味?不能不下一個注腳。我說:“凡一件事做下去不會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結果的,這件事便可以為趣味的主體?!辟€錢有趣味嗎?輸了,怎么樣?吃酒,有趣味嗎?病了,怎么樣?做官,有趣味嗎?沒有官做的時候,怎么樣……諸如此類,雖然在短時間內像有趣味,結果會鬧到俗語說的“沒趣一齊來”,所以我們不能承認它是趣味。凡趣味的性質,總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終。所以能為趣味之主體者,莫如下面的幾項:一、勞作,二、游戲,三、藝術,四、學問。諸君聽我這段話,切勿誤會:以為我用道德觀念來選擇趣味。我不問德不德,只問趣不趣。我并不是因為賭錢不道德才排斥賭錢,因為賭錢的本質會鬧到?jīng)]趣,鬧到?jīng)]趣便破壞了我的趣味主義,所以排斥賭錢。我并不是因為學問是道德才提倡學問,因為學問的本質,能夠以趣味始,以趣味終,最合于我的趣味主義條件,所以提倡學問。

學問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這句話我不能回答。凡趣味總要自己領略,自己未曾領略得到時,旁人沒有法子告訴你。佛典說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問我這水怎樣的冷,我便把所有形容詞說盡,也形容不出給你聽,除非你親自喝一口。我這題目:《學問之趣味》,并不是要說學問是如何如何的有趣味,只是要說如何如何便會嘗得著學問的趣味。

諸君要嘗學問的趣味嗎?據(jù)我所經(jīng)歷過的,有下列幾條路應走:

第一,無所為。趣味主義最重要的條件是“無所為而為”。凡有所為而為的事,都是以另一件事為目的而以這一件事為手段。為達目的起見,勉強用手段;目的達到時,手段便拋卻。例如學生為畢業(yè)證書而做學問,著作家為版權而做學問,這種做法,便是以學問為手段,便是有所為。有所為雖然有時也可以為引起趣味的一種方法,但到趣味真發(fā)生時,必定要和“所為者”脫離關系。你問我“為什么做學問?”我便答道:“不為什么?!痹賳枺冶愦鸬溃骸盀閷W問而學問?!被蛘叽鸬溃骸盀槲业娜の??!敝T君切勿以為我這些話是故弄玄虛,人類合理的生活本來如此。小孩子為什么游戲?為游戲而游戲。人為什么生活?為生活而生活。為游戲而游戲,游戲便有趣;為體操分數(shù)而游戲,游戲便無趣。

第二,不息。“鴉片煙怎樣會上癮?”天天吃?!吧习a”這兩個字,和“天天”這兩個字是離不開的。凡人類的本能,只要哪部分擱久了不用,它便會麻木,會生銹。十年不跑路,兩條腿一定會廢了。每天跑一點鐘,跑上幾個月,一天不跑時,腿便發(fā)癢。人類為理性的動物,“學問欲”原是固有本能之一種,只怕你出了學校便和學問告辭,把所有經(jīng)管學問的器官一齊打落冷宮,把學問的胃口弄壞了,便山珍海味擺在面前也不愿意動筷了。諸君?。≈T君倘若現(xiàn)在從事教育事業(yè)或將來想從事教育事業(yè),自然沒有問題,有很多機會來培養(yǎng)你的學問胃口。若是做別的職業(yè)呢,我勸你每日除本業(yè)正當勞作之外,最少總要騰出一點鐘,研究你所嗜好的學問。一點鐘哪里不消耗了,千萬不要錯過,鬧成“學問胃弱”的征候,白白自己剝奪了一種人類應享之特權啊!

第三,深入的研究。趣味總是慢慢地來,越引越多,像倒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處。假如你雖然每天定有一點鐘做學問,但不過拿來消遣消遣,不帶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來?;蛘呓裉煅芯窟@樣,明天研究那樣,趣味還是引不起來。趣味總是藏在深處,你想得著,便要進去。這個門穿一穿,那個門張一張,再不曾看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如何能有趣味?我方才說:“研究你所嗜好的學問?!笔群脙蓚€字很要緊。一個人受過相當教育之后,無論如何,總有一兩門學問和自己脾胃相合,而已經(jīng)懂得大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預備的。請你就選定一門作為終身正業(yè)(指從事學者生活的人說),或作為本業(yè)勞作以外的副業(yè)(指從事其他職業(yè)的人說)。不怕范圍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問題難,越難越便于鼓勇氣。你只要肯一層一層的往里面鉆,我保你一定被它引到“欲罷不能”的地步。

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電,越摩擦越出。前兩段所說,是靠我本身和學問本身相摩擦,但仍恐怕我本身有時會停擺,發(fā)電力便弱了。所以常常要仰賴別人幫助。一個人總要有幾位共事的朋友,同時還要有幾位共學的朋友。共事的朋友,用來扶持我的職業(yè),共學的朋友和共頑的朋友同一性質,都是用來摩擦我的趣味。這類朋友,能夠和我同嗜好一種學問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搭伙研究。即或不然,他有他的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塊或常常通信,便不知不覺把彼此趣味都摩擦出來了。得著一兩位這種朋友,便算人生大幸福之一。我想只要你肯找,斷不會找不出來。

我說的這四件事,雖然像是老生常談,但恐怕大多數(shù)人都不曾這樣做。唉!世上人多么可憐啊!有這種不假外求,不會蝕本,不會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沒有幾個人肯來享受!古書說的故事“野人獻曝”,我是嘗冬天曬太陽滋味嘗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獨享,特地恭恭敬敬的來告訴諸君,諸君或者會欣然采納吧?但我還有一句話:太陽雖好,總要諸君親自去曬,旁人卻替你曬不來。

作者簡介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舉人出身,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頗有特色。晚年在清華學校講學。學識淵博,著述涉及政治、經(jīng)濟、哲學、歷史、語言、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比绻覀冏x書、做學問時,能夠超越功利,跨越世俗,不求結果,只求真知,那么讀書的趣味就會伴我們終生,我們也會擁有平和的心境,坦然笑對生活。

曾國藩把讀書的趣味看作是從容不迫地優(yōu)游于書籍之中,如魚之在水,如鳥之在林,左右逢源,探始求終,有所心得。這才是一種自得其樂的愉悅,一種治學的崇高境界。

學問的趣味,非摒棄浮躁與功利之心不能體會到,非靜心悠游其中不能享受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