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唐詩的分類
后人論唐詩常常以詩體論之,唐詩詩體是唐詩發(fā)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某一種詩體都蘊涵著此一類詩的一些風格特征。詩體的產生與時代的文學風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朝代的變換對后代產生不同的影響。詩體是作為創(chuàng)作主體的詩人的創(chuàng)新意識的凝結與表現,因而大多詩體都是群體詩人風格的表現,也有一些詩體是具有代表性的個體詩人風格的表現。就時代、詩人、詩風來說,詩體的內涵在一定程度上有不確定性,甚至某種詩體的形成,在當時是無意識的,經過后人的總結概括才逐漸明晰。在詩體中較為穩(wěn)定而且隨著唐詩發(fā)展逐漸成熟的,是體裁的嬗變與定型。
詩歌的發(fā)展與時代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時代的遷移,詩風也在不斷地變化,在一定的時段當中,往往會形成階段性的特點,這就是詩體。嚴羽《滄浪詩話》所說的“唐初體”“盛唐體”“大歷體”“元和體”“晚唐體”都是如此。嚴羽對詩體的劃分,大體有三個方面:其一是指詩歌的形式與格式,如其稱四言五言、七言、古體、近體、絕句、雜言、樂府等;其二是指詩歌風格,亦即唐初體、盛唐體、大歷體、元和體、晚唐體;其三是就體式與風格合而言之的,如其稱“張籍王建體”,自注:“謂樂府之體同也?!比缫詴r代論詩體,唐詩可以分為大歷體、元和體、長慶體等。以詩人論詩體,唐詩又可以分為沈宋體、上官體、王陽盧駱體、陳拾遺體、韋柳體、韓孟體、溫李體、姚賈體、皮陸體等。這是唐宋以后的評論家最常用的評論唐詩的方法。今天我們在這里換個角度看唐詩。以唐代詩歌的不同主題和題材為劃分標準來審視唐代詩歌的發(fā)展及演進的成就,從而梳理出各類詩歌發(fā)展到唐代所經歷的階段及文化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