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用和小用

竹外集 作者:朱天曙 著


大用和小用

 

 

《莊子·達生》篇中講了這么一個事。顏淵問孔子說:“有一次我從觴深那個渡口經(jīng)過,那擺渡的人駕船的技巧妙極了。我問道:‘駕船可以學會嗎?’他回答說:‘可以。會游泳的人很快就可以學會。至于那些會潛水的人,即使從未見過船,一旦見到,便能夠輕巧地駕駛。’我再問他為什么,他就不告訴我了。請問他的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說:“會游泳的人很快就會駕船,是因為不把水放在心上。至于那會潛水的人從未見過船也能輕巧駕駛,那是因為他把深淵看作陸地上的山丘一般,看待翻船如同車子打滑倒退幾步。即使翻船退車這樣的險情出現(xiàn)在面前,他都能鎮(zhèn)定自若,不會心慌意亂,到哪里不能保持從容的心態(tài)呢?一個賭博的人,用瓦塊當賭注的時候,心思靈巧;用銅鉤作賭注的時候,心中便有所顧忌;用黃金作賭注的時候,賭輸?shù)目謶謺顾纳衩詠y。賭的技巧本來是一樣的,但是由于心里有所顧惜,就看重外物。凡是看重外在之物的人,內(nèi)心一定是笨拙的。”

這個故事對我們學習書法技法很有啟發(fā)。技巧與技能都要經(jīng)過反復學習、長期實踐、總結(jié)經(jīng)驗,最終才能嫻熟地掌握。但是嫻熟地掌握,就能夠每次都充分發(fā)揮嗎?不一定的。平日熟練地掌握,有時卻難以充分地發(fā)揮,甚至留下遺憾和痛惜。這是為什么呢?

莊子在這則故事中回答了上面的問題:當一個博弈者用瓦片作賭注的時候,他的技藝就能夠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當他用銅鉤作賭注的時候,他的心理負擔就開始影響技藝的正常發(fā)揮;而當他用黃金作賭注的時候,勝負的結(jié)果就使他的心在顫抖,豈有不敗之理?莊子通過“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殙”這個例子,揭示了上述失敗的秘密:“凡外重者內(nèi)拙。”

一個人做事太看重結(jié)果,心里太緊張,意念太集中,反而會將平素可以輕松做好的事情搞糟。莊子把它叫作“有所矜”,“有所矜則重外也”。我們學藝術、學書法的人也經(jīng)常參加各種比賽和考試,有時太想在競技中勝出,心在顫抖,發(fā)揮不出好的水平。這個故事提醒我們,不要對“外”看得太重,太重則失去你的本真。

《莊子·逍遙游》篇中還講有一個“特效藥”的故事。

宋國有一家善于配制防治皮膚凍裂藥膏的人家,世世代代靠在水上漂洗絲絮謀生。有個外鄉(xiāng)人得知這事,請求以百金購買他們家的制藥秘方。于是他們召集全家族商議,說:“我家憑著這種特效藥,祖祖輩輩干著漂絮的活兒謀生,所得不過幾金,現(xiàn)在,一旦售出這個秘方,就可得到百金,就賣給他好了?!?/p>

那個人得到了秘方,便拿去游說吳王。正趕上越國有內(nèi)亂,吳王派他領兵去伐越。冬天,和越軍進行水戰(zhàn),大敗越軍。吳王因此拿出大片土地賞給這個獻藥方的人。

同樣是能防治皮膚凍裂的藥,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賞,有的人還是世世代代漂洗絲絮,這就是所派用場大不相同的緣故。

這個故事給我們學習藝術的人很多思考。同樣是一樣東西,雖有其固有的效能,但卻有大用和小用之不同,這不同的結(jié)果就緣于兩種不同的思維和實踐。元末明初解縉在《春雨雜述》中論書法,就提出有“用大”和“小用”之分,“用大”是經(jīng)世之偉業(yè),為國家服務。“小用”就是私人的藝術活動。莊子故事里,同樣的不龜手之藥,用封閉、保守的態(tài)度對待它,其價值不過是世世代代可賴以從事水上漂洗絲絮的職業(yè)謀生;如果以開放的視野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發(fā)揮它,則可保護水兵的健康,增強其戰(zhàn)斗力,從而取得一場戰(zhàn)爭的勝利。

在很多人看來,藝術就是寫寫畫畫,文人之余事或謀生之職業(yè),沒什么了不起的。有的人學了書畫專業(yè),就回老家教幾個小小蒙童寫寫畫畫,度其一生。同樣學書畫專業(yè),有的人潛心研究,在藝術上取得卓越的成就,產(chǎn)生了世界性的影響。中國藝術史上這樣的名家例子很多,清代的鄧石如是個職業(yè)書法篆刻家,書印為生,因為自己的刻苦鉆研,終于成為碑學史上的開派人物。同樣是學書畫,結(jié)果大異,關鍵在人。清代學者劉熙載說:“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如其人而已?!睂W、才、志各有不同,產(chǎn)生了不同的藝術成就和影響。莊子這個小小藥膏的故事,啟發(fā)我們開拓思維,贏得自己的藝術人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