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生活
1993年夏天,當我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著實興奮了好一陣子。無意中,我成了家族里第一個大學生,鎮(zhèn)里第一個體育類大學生。
對一個農(nóng)家孩子來說,大學錄取通知書意義非凡。但對我來說也只能喜憂參半。喜的是,終于能夠跳出“農(nóng)門”,算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兒。憂的是,上學的學費沒有著落,這成了我上大學最大的一塊心病。況且,父親生病時借的錢還沒有還清,現(xiàn)在,又要給本就經(jīng)濟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增加經(jīng)濟負擔,我的心理壓力很大。為了供我讀大學,母親和妹妹付出巨大,費了不少心思,吃了不少苦。
看著母親整天樂呵呵的,忙前忙后地為我籌辦“學酒”,通知親朋好友的高興勁兒,我亦樂在其中。快樂是可以感染的。或許,我手里這張大學錄取通知書,給了母親極大的心里安慰和精神鼓舞。自從父親離開我們以后,我從沒有見過母親如此開心。辦學酒前,我特地去了父親的墓地,虔誠地跪在墳前,告訴他:你的兒子已經(jīng)懂事啦!放心安息吧!
雖然我的經(jīng)濟緊張,但感謝師恩和感恩曾經(jīng)幫助過我的人還是必要的。在老家辦完學酒,我咬緊牙關,在城里席開兩圍,邀請曾經(jīng)幫助過我的老師和朋友們一起相聚,以示感激。陳臨祎、胡竣森、譚文忠是主嘉賓,葉林、王國興、張文軍、王曉英等老師和朋友也在邀請之列,我第一次喝了許多酒。
一
燈紅酒綠的大都市生活是迷人的,充滿活力的大學校園生活是新鮮的。周圍的同學來自五湖四海,語言五花八門,習慣稀奇古怪,學習參差不齊。想要和睦共處,相互包容十分重要。尤其是對武術系的同學得相當客氣,因為個個意氣風發(fā)、身手不凡……
我們進校的時候,成都體育學院是國家體育總局直屬六大體育院校之一,后來劃歸到省屬院校。成都體育學院中華武術系比北京體育大學武術系成立還早,是全國成立的第一個武術系,后來中華武術系更名為武術系。
年輕人,尤其是在校學生,應該多讀一些有益的書。而我在本該多讀書的年齡,卻因體育訓練耽擱了許多好時光。進入大學校園之后,我發(fā)現(xiàn)有許多好時光任我支配,尤其是夜晚和假期。在大學里,學習的自覺性至關重要。比起寬廣的運動場,奢華的武術訓練館(套路訓練館鋪有紅地毯,散打訓練館鋪有綠地毯,擂臺周邊鋪有厚厚的保護墊),明亮的課室,我更喜歡安靜又舒適的圖書館。在大部分同學只求“及格萬歲”(60分)的年代,我給自己擬定了一個十分苛刻的學習目標:各學科成績平均分要達到80以上。
每次上文化課,我都是距離老師最近的一個。面對黑板中間,靠右側第一個位置就是我的,從來沒有人同我爭過。我給漂亮有才的年輕語文老師,運動心理學劉櫻教授,哲學導師謝茂祥教授,體育概論盧鋒教授,體育史程大力教授,武術專家習云太教授、溫佐慧教授、周直模教授、趙斌教授,奧林匹克研究易劍東老師等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大學校園呈現(xiàn)一片繁榮景象:專業(yè)訓練高潮迭起,笑聲不斷;文化課堂秩序良好,互學互助;擂臺上血淚橫飛,殺聲陣陣;競賽場里,你追我趕。
成都體育學院最棒的院系是運動醫(yī)學系和武術系。運動醫(yī)學是鄭懷賢教授(參加過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會開幕式武術表演)一手創(chuàng)辦的,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成體人發(fā)揚光大。武術系是中國十大著名武術家習云太教授精心創(chuàng)辦的,全國散打冠軍劉琦、首屆武狀元(廣州天河體育中心)張繼忠、胡志政等都是武術系的佼佼者,像第九屆全國運動會太極拳冠軍梁小葵,第十三屆泰國曼谷亞運動會散打金牌獲得者孫勛昌,就是咱們武術系九三級本科班的杰出代表。
通過交往和接觸,同學之間相處融洽,我和同學們亦建立起了良好的伙伴關系。這個時候,已經(jīng)不局限在本班、本系、本院,甚至擴展到其他院校。有時候,有人會找我?guī)退麄兺瓿勺鳂I(yè);有時候,有人會求助我?guī)退麄儗懻撐?;偶爾也會代替哥們兒寫寫情書;只要同學有需求,我亦十分樂意提供幫助,為大家服務。
二
我堅信,知識能改變?nèi)说拿\。在大學四年八個學期里面,除了第一學期我獲得二等甲級獎學金以外,之后的每一個學期,我都能夠憑優(yōu)異的學業(yè)成績獲得一等甲級獎學金。每一次領到獎學金,我都會和同學一起去東校門外的武侯大街“嗨”一頓,喝上幾瓶啤酒。
剛進校的時候,我在??瓢鄬W習。兩年之后,我以優(yōu)異的文化成績、精湛的專業(yè)技術、良好的人際關系,成為成都體育學院建院四十年來,第一批在校學生直接“專升本”的優(yōu)秀學生。那一年,總共有三個人專升本,我、林木還有體育系一名優(yōu)等生成為“幸運兒”。我在大學的學習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影響了身邊的許多人。
在大學里,我有三位班主任,他們分別是李天林、曾揚、韓吉榮。感恩我在成體求學的日子,大學老師對我恩愛有加,有些老師教我做人,像盧鋒教授、謝茂祥教授以及我的第一任大學班主任李天林老師;有些老師教我專業(yè)知識,像習云太教授、周直模教授、程大力教授、劉櫻教授、趙斌教授、溫佐慧教授……他們對我的人生影響深遠。
在大學學習期間,最關心我成長的,就是我的專業(yè)老師周直模教授。我還沒有進大學校園前,習云太教授就把我安排在他的隊里訓練。我的專業(yè)技術突飛猛進,就是在周教授的精心調(diào)教下獲得的。
進了大學以后,我沒有懈怠我的專業(yè),一如既往地刻苦訓練、認真學習、努力讀書。有兩件事兒,我覺得對不住恩師周直模。第一件事,不準我們談戀愛,否則逐出師門,我卻偏偏戀愛了。記得有一次在宿舍樓下,老師慎重地提醒過我,算是警告。
老師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1993年冬天到1994年春天的那段本該美好的時光,我卻被愛所困。事實告誡我,無論是你愛別人,還是別人追你,愛情都需要專注和用心,否則,咎由自取。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增加,對于人生觀,我有了自己的衡量標準和追求目標。經(jīng)過再三思量、反復琢磨,我作出了果斷的取舍,1994年元旦過后,我走出了困境,迎來了愛的春天。
第二件事,發(fā)生在豐都“鬼城”的那次全省武術錦標賽上。按照當時的比賽進程、賽場士氣和臺上技戰(zhàn)術,我完全有實力沖擊我那個級別的冠軍,卻因為在最后的關鍵時刻,沒有把體重控制好,超標僅僅一百克,而前功盡棄。這件事的確是我沒有把握好。
關于我和恩師的事兒,我特意找哲學老師謝茂祥教授探討。謝教授是一個開明的人,他和他的夫人都支持我??晌疫€是不敢肯定,又去找當時的教務處處長盧鋒教授,還有盧教授的夫人(川師大的)陳教授。盧教授站在另外一個高度幫我分析:專業(yè)不可丟,文化課也不能夠拉下,還要爭取把英語學得更好。
在周教授門下,隊里技術最全面的算是師兄林佳東。我和師兄的關系非同一般,他就像我的哥哥一樣,關心我、幫助我。下課以后,我們經(jīng)常自覺加練,相互切磋,先練技術,后練力量,不把體內(nèi)的能量消耗殆盡絕不回宿舍。在周教授的隊里,除了師兄林佳東的技戰(zhàn)術全面以外,吳青山、陳益智還有劉小利的踢、打、摔、拿等技術緊隨其后。
第一次教育實習的時候,習云太教授把我安排在江油市團山武校。接待我的劉校長顯得有些“江湖”,剛開始讓我有些生疑。但看著學長陳國棟已經(jīng)在那兒教學一段時間了,我才放心下來。后來,郭強學長也來江油市玩過幾天,他是沖著國棟兄去的。在江油期間,我們游覽過海燈法師武館、竇圌山和李白紀念館等。
第二次教育實習的時候,我通過《中國體育報》一篇報道信息,鎖定廣東省中山市威力集團。我給集團公司總裁寫了一封希望去貴公司實習的信,不久就得到公司工會林主席的回信。我在偉人故鄉(xiāng)中山,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實習期,公司把我安排在《羊城晚報》駐中山市辦事處的別墅三樓。在報社,我結識了一位重慶籍記者李冠玉,李阿姨和她的先生黃工給了我諸多關懷和幫助,后來我們成了“忘年交”,一直延續(xù)到今天。中山的城市不算大,但干凈、愜意,氣候宜人,最適宜居住,這座城市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大學里,還發(fā)生過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兒,就是我把林登雄、陳海東、陳平分別帶進了大學校園。林登雄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學,也是我大學的同班同學。在高中時,我?guī)椭?guī)范技術動作,提高訓練質(zhì)量,他在我生活拮據(jù)的時候亦為我提供經(jīng)濟援助;在大學期間,我們同一個宿舍,又同一個班,我升本科時,他也跟著一起升,我們相互幫助,共同成長。作為同學,我倆相處的時間算是最長。后來,我把茍小杰、李文明直接或間接地推薦給了周教授,他們倆通過自身努力,都獲得過省比賽冠軍。
在大學校園里,看到那么多人在努力學習、刻苦訓練,我也不敢懈怠。我最喜歡的地方有好幾處:一是體育館,二是教室,三是圖書館,四是運動場,五是校園的林蔭道。上課之外,我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圖書館,要好的同學和親密的朋友都會在那里找到我。考試之前,一般人很難找到我。白天,我經(jīng)常溜到南郊公園的某個僻靜的樹林里閉關苦讀、巧記;晚上,提前到圖書館占一個有利的位置,一直學習到熄燈、就寢。
在班里,好學的人很多。文化學科優(yōu)秀代表不少:像何亞麗、羅懷東、付碧超、鄭榮發(fā)、李治、寇曉燕等;專業(yè)課(專項)優(yōu)秀代表也非常多:像孫勛昌、梁小葵、王祥全、林佳東、劉建偉、張勇、吳耀星等同學。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培根說:“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干?!蔽以诔啥俭w育學院的學習、訓練、生活、交往很豐富,也很充實。四年八個學期,學習了34門課程,學業(yè)成績平均分為83.56分,其中有9個學科的學業(yè)成績都在90分以上。求學期間,就學業(yè)而言,我算是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從我在大學學習過的學科名稱來看,比如:哲學、中國革命史、社會主義建設、運動心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訓練學、體育測量與評價學、奧林匹克運動以及養(yǎng)生學等,讓我充分認識到體育和體育人在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體育不僅可以凈化靈魂,還可以獲得道德提升。
母親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到大學校園來看我
1997年初夏我同母親在成都體育學院西門合影留念
成都體育學院武術系部分學生干部在南郊公園學習期間合影留念
后排左起:甘博仁 李天林 向慶章 趙永紅 曾揚 江昌杰
前排左起:于湘 何剛 夏峰 徐磊 林木
1995年06月20日 同成都體育學院武術系首屆??瓢嗤瑢W合影
1997年06月23日 成都體育學院武術系九三級本科畢業(yè)合影留念
畢業(yè)20年后的2017年07月29日,成都體育學院的部分師兄弟再相聚
前排從左至右:林佳東 周永壽 吳青山 張勇
后排從左至右:茍小杰 李永健 李先健 于 湘 劉小利
成都體育學院武術系九三級本科班畢業(yè)生學習成績表:于湘
序 號 | 學科名稱 | 成績 | 業(yè)務評定 |
1 | 中國革命史 | 60 | 該同學業(yè)務技術好, 專業(yè)思想強,學習認 真,訓練刻苦,有求 知欲,學習中肯動腦 筋。能嚴格要求自 己,學習具有主動 性,能把所學知識運 用于教學實踐中,有 較強的組織教學能 力,能勝任專業(yè)技術 的教學與訓練。 |
2 | 哲學 | 81 | |
3 | 社會主義建設 | 83 | |
4 | 體育概論 | 85 | |
5 | 運動心理學 | 88 | |
6 | 運動解剖學 | 62 | |
7 | 運動生理學 | 80 | |
8 | 運動醫(yī)學 | 85 | |
9 | 體育測量評價學 | 83 | |
10 | 運動生物力學 | 85 | |
11 | 運動生物化學 | 77 | |
12 | 學校體育學 | 80 | |
13 | 德育 | 93 | |
14 | 英語 | 73 | |
15 | 體操 | 76 | |
16 | 田徑 | 79 | |
17 | 籃球 | 89 | |
18 | 排球 | 82 | |
19 | 足球 | 85 | |
20 | 武術(專修) | 95 | |
21 | 游泳 | 86 | |
22 | 舉重 | 82 | |
23 | 中國武術史 | 85 | |
24 | 科研論文 | 90 | |
25 | 大學語文 | 90 | |
26 | 傷科與按摩 | 90 | |
27 | 運動訓練學 | 88 | |
28 | 武術理論基礎 | 95 | |
29 | 奧林匹克運動 | 90 | |
30 | 計算機應用 | 95 | |
31 | 內(nèi)功養(yǎng)生學 | 86 | |
32 | 摔跤 | 96 | |
33 | 教育實習 | 60 | |
34 | 拳擊 | 87 |
各學科平均分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