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
冬月,山里很冷。天陰了,會是鉛樣的顏色。這加重了你身上寒冷的感覺。
看莊里誰家日子強,看他院起堆的一壟好柴。那都是些樹枝卜榔,很有些年月。這“卜榔”二字不知該咋寫,是粗的樹干樹根的意思。那玩意兒經(jīng)燒,灶火里入上一根,能燒一夜。硬柴卜榔很讓人羨慕。
知青沒有柴。生產(chǎn)隊派兩個勞力,帶了男知青,到山上攬些灌木枝子來,為的生火做飯。我們沒有取暖燒炕的柴,睡的土炕都是冷的。窯洞門上是破舊的大窗格,糊的紙全爛掉了,能看到外面的天空。冬天夜晚,我們躺炕上,看天上星星亮晶晶。夜空里,月亮飄呀飄,像只小白船兒,從小兒歌里這么唱的。窯里面于是月光如水,那是“炕前明月光”的意境,帶給你“低頭思故鄉(xiāng)”的情懷。
晚上,我們顧不上情懷,忙著把所有能蓋的東西都堆在被子上。我們先在冷冰冰的土炕上鋪塊塑料布。那時我有一塊舊狗皮,鋪上。上面鋪我的褥子。我鋪開被子,脫下棉襖棉褲秋衣絨褲,都堆到被子上。再在上面鋪上一條舊毯子。被子和毯子之間,由棉襖棉褲組成了夾層,夾層里的空氣可助御寒。這做的是“夾餡餅”,或“三明治”。我不知道女生,反正男生都這么干,晚上在身上堆“三明治”。我們鉆進(jìn)冰冷的被窩,馬上縮成一團(tuán)兒,將中心捂熱,慢慢伸手伸腳,擴大占領(lǐng)區(qū)。身上堆得多,很重,翻身不易。但沉重會增加心里邊的厚實和安全感,可以祈望托得好夢。早先讀到說居里夫人巴黎求學(xué),沒錢取暖,晚上睡覺把靠背椅壓在被子上,想來收異曲同工之效。那會兒到底年輕,身子有火力,能抗。
第二天早上很難起來,被里被外的溫差太大。太陽已經(jīng)爬老高了,我們也早都醒了,可全體男生都在被窩里賴著。老鄉(xiāng)袖了手,咣當(dāng)一聲推了窯門進(jìn)來,說:“shei!”——這是陜北特有的驚嘆詞——“這些兀的灰小子,咋還沒起些?”好在冬月天鄉(xiāng)里山上沒有什么活計。
我們窯里有幾口大缸,一個盛滿了水。窯里太冷,水凍住了。大家取不出水,就由它那么凍著。再后來,整個水給凍實了。最冷的時候,聽見那缸開始唧唧嘎嘎響,奇怪它怎么會呻吟。敢是這缸也冷得蹭不定了?最后幾天,唧唧嘎嘎越發(fā)響大聲,像在大叫喚,哀鳴喲。是物之將亡,其鳴也哀。終于有一天,一個明亮的上午,那缸一通連續(xù)的大叫之后,嘩朗朗一聲響亮,碎成幾個大塊。一個大冰坨子,像個怪物,晶瑩剔透,在窯正中,豁然立起。感覺那是個什么生命,破殼破繭而出,看得我們目瞪口呆。由此知道水結(jié)冰會膨脹,力大無比,可以把缸脹破。那大冰坨子很費了我們一番手腳,它太重太大,我們把它從窯里死活請不出去。
我們都凍得受不了了,紛紛想法逃命。有人去和老鄉(xiāng)搭伙住,我卻發(fā)現(xiàn)了大隊的豬食窯。那是個土窯,很小,窯面塌了一處。它旁邊是豬圈。臨崖根掏幾個小洞,又用樹枝子做個柵欄,圍成個小圈,就是豬圈了。豬的糞水從柵欄里充溢出來,爛的泥黑的水汪著。夏天那窯門口稀泥淤一大片,泥里丟得兩塊石頭,人得跳著過去。冬天那泥倒是凍結(jié)實了。那小窯,開門就是灶,灶連著個土炕,再沒轉(zhuǎn)腳處。最妙的是,它每天要燒火!那炕上堆的麩子糠,燒豬食的老婆子每天在那口大鍋里熬爛菜葉子,添進(jìn)麩子和糠捂的發(fā)酵飼料,還有誰家的泔水。窯里滿是餿的酸的氣味,不很友好,但是暖和!我拉了王同學(xué)丁同學(xué)兩個,去和隊長招呼,搬了鋪蓋跑進(jìn)去,把炕上的麩糠盤起,鋪上我們的塑料布。晚上睡在那里,哈呀,好暖和喲!每晚上都暖和,多么奢侈!便是住星級酒店,也不過如此罷。道不得是:芙蓉帳暖度冬宵,從此君王不早朝。唉!人得臥榻若此,夫復(fù)何求歟?
丁同學(xué)晚上睡得死性。半夜,我被啪啪啪的拍打聲驚醒,發(fā)現(xiàn)是丁同學(xué)。他跪炕上,拼命地拍打窯掌。我睜開眼,黑暗中看他舉動,頗覺有趣。見他拍一氣,在窯掌噌噌噌,急急爬另一處,又拍。我聽了一陣兒,終于忍不住,捅他一腳,發(fā)話道:“哎,你干嘛呢?”就聽他一下子迸發(fā),近乎歇斯底里:“快!這窯怎么沒頭啊?我找不到下炕的地方了!”聲音急迫顫抖,帶了哭腔。我覺好笑,糊涂睡如此。就說:“咳,頭在這邊兒呢,你鬧反了,那是窯掌哎,”悠悠問他說:“你到底在干嘛呀?”他大叫:“我要撒尿!我下不去了。我可要尿炕上了?。 蔽覈槈牧?,嘴里叫說:“你敢!”從窯掌把他拖過來,一把推下炕去。丁同學(xué)可憐,已經(jīng)來不及沖到門外,就徑直在窯里放水。黑暗中,聽到噼噼噗噗,雨打芭蕉。繼而叮叮咚咚,一陣急響。那是水打在個鐵皮空桶上了,便讓人想起白居易的詩句“大珠小珠落玉盤”。
山里的冬月天,鄉(xiāng)里人沒活計。晴朗的日子,是鄉(xiāng)人的美好時光。你會看到一堆漢子婆姨,都擠在陽洼的崖根兒,圪蹴著。人們瞇了眼睛,喜滋滋曬太陽。太陽暖烘烘,懶洋洋。陽光熱得溫柔,有長輩加母愛的味道。冬月天的老陽兒,是寬厚的愛撫,是老天對受苦人慷慨的施舍。陽光下,漢們快樂著,噙個旱煙鍋子;婆姨們快樂著,唧唧呱呱拉話。人人都解開襟子,松開褲腰,快樂著,翻找虱子。這人生,微賤如蟻。老陽兒無分別,公平地把快樂分給每一只螻蟻。我看著那快樂,竟如此簡單,希求如此微小,內(nèi)心對人生有真實的感動。
我們也長虱子,也擠在人群中,也翻開褲腰抓虱子。每找到一處虱子蟣子,趕緊用指甲掐,掐得叭叭的??粗懦鲂×旱难芘d奮。有快感,有收獲感,有成就感。這項活動,想來應(yīng)該是大益身心。現(xiàn)在的人都不長虱子了,不得體會。惜哉。
崖根前安的個小碾子,吱吱扭扭,一直地響著。一頭小毛驢,給蒙了眼睛,拉著碾子轉(zhuǎn)了走。我懶懶的,擠在崖根,看著小毛驢。唉,人生就是這磨道,一條沒完沒了的路,跟受苦人的路暗合著。走幾圈,小毛驢慢下來,悄悄甩兩下尾巴,有要歇一下的心思。掃碾盤的婆姨就“得秋”地叫一聲,它便又緊走。這是臨了年根兒了,莊戶人在壓糜面,碾黃米,準(zhǔn)備過年的油饃油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