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里的風氣
按照老說法,三天一氣,五天一候,十天一旬,十五天一節(jié),九十天一季,四季輪回,年復一年。“天氣”、“氣候”、“節(jié)氣”、“季節(jié)”幾個詞是這么來的。我們老祖宗看天時的基礎是依農時,依莊稼的生長規(guī)律,天和地呼應著看。但發(fā)射神舟飛船的氣象基礎,不是農時,因為需要準確地分析出近太空云層的薄厚變化,給飛船找一條出路,就是在云層中找個空子,讓飛船鉆出去,然后再滿世界去轉?,F(xiàn)代氣象學的基礎已經改變了。
只要不離開地球,我們老祖宗的這一套東西是很符合科學發(fā)展觀的。
候是內部變化的外在狀態(tài),中醫(yī)望診看癥候,廚師料理看火候。按冷暖選擇居住地的鳥叫候鳥,人按季節(jié)增減衣服,候鳥比人笨,不能換羽毛,只好換地方。但不要小覷這些鳥,它們是掌握氣候變化的高手,是原始的氣象學專家。人穿了戰(zhàn)國時代的衣服成不了戰(zhàn)國人,但候鳥飛到哪里就是哪里的鳥。
在傳統(tǒng)觀念里,氣是原動力,是能量源,是存在的根本。人身體外的氣叫空氣,關上窗子,捂住嘴、鼻子,外邊的空氣進不到體內,人就死了。人的體內也是氣,是實實在在的氣,氣也要排出去,排不出去,一樣會死。一個人躺在地上,另一個人過來摸一摸,說,沒氣了,安排后事吧。

氣的表達形式叫風,風發(fā)為氣,意氣風發(fā),指的都是這層意思。氣在體內運行不暢,中醫(yī)叫氣滯,嚴重了叫痛風,再重了叫中風。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打嗝是初級氣滯,關節(jié)炎要稍重些,腦中風麻煩就大了,眼斜嘴歪,手腳失常。
氣在體內一定要順行,這很重要。能逆行的是內功高手,是武俠小說里的人物。氣橫行的話,身體內部會出亂子,亂子是大病。在精神病院里,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對墻發(fā)呆,有的走來走去,都是氣在橫行。把氣捋順,比把彎的鐵棍弄直費勁多了。
中醫(yī)里的氣分陰陽。陽氣是什么?兩歲小男孩半夜里小牛牛直了,有時候是憋尿,沒尿的時候就是陽氣。進入青春期后就不太好分了,性被叫醒了,兵臨城下,風雨欲來花滿樓。陰氣是什么?一個中年人坐在空調房子里仍然煩躁不安,而且吃什么都不是原來的味道,就是陰氣不夠用了。
在人的身體內,氣是一個系統(tǒng),血是另外的系統(tǒng)。各司其職,氣血是不能混為一談的,有點類似現(xiàn)在黨委和政府的行政設置。氣是主動的,是領導者。血是被動的,靠壓力開展工作。給瓶子里注入水,水是沉在瓶子底部的。人站在地上,血不在腳踝周圍,而繞周身運行,靠的就是血壓。一個人血壓適度高些不是壞事情,當然高過了頭也不行。低血壓才是可怕的,像早些年國產的汽車,總是打不著火。
“氣節(jié)”這個詞是說個人的,指一個人做事的原則和規(guī)范?!帮L氣”是說社會的,指一個區(qū)域的原則和規(guī)范。看一個區(qū)域里領導的水平,不用和他見面,看當?shù)氐娘L氣就夠了。一個地方的最高長官就是一個人的大腦。大腦和心臟協(xié)商,通過氣血的運行確保四肢及身體各器官負責任地工作。大腦和心臟怎么協(xié)商?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人氣虧些,有人血虧些。但總的來講,大腦是占上風頭的。比如“思想”這個詞,心做著基礎工作,但成果歸大腦。再比如,動腦筋要寬一些,小心眼就窄多了。走進一個陌生院子,見一個人手腳費勁地比畫著走,并且眼斜嘴歪著打量人,你會立即得出結論:這是個腦癱患者。一個地方社會風氣不好,尋根的話就會找到領導者那里。社會風氣的傳統(tǒng)說法叫民風,民風是多棱鏡,折射的面很多,不僅照世道,也照官人。官本位也是傷官人的,而且被照入鏡子里的官人,多數(shù)都是赤裸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