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讀唐詩
最早擁有的唐詩,是偷了家里五元錢買了三本書中的兩本:《李白詩集》和《杜甫詩集》。那時書便宜,一本一元五分,一本七角五分。之所以選擇這兩本,是因為只知道李白和杜甫的詩在唐詩里最出名,“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嘛。除了小學(xué)里讀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和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之外,對他們二位,知道得真的不多。
就這樣把他們二位請回家。一個初二的學(xué)生,其實是看不大懂李白和杜甫的,就像現(xiàn)在的小孩子聽不懂崔健和羅大佑,卻還是要把他們的歌曲收入MP4或iPod里一樣。這兩本詩集跟隨我從北京到北大荒,顛沛流離了四十七年,依然還完好地在我的身邊,李白和杜甫就像我多年不離不棄的好友。
現(xiàn)在翻看這兩本被雨水打濕留下水漬印跡和被歲月染上發(fā)黃的書頁,還能清晰地看到當年一個初二學(xué)生讀它們時的心跡,即使是那么的幼稚,卻是那么的清純。那些被我用鴕鳥牌天藍色墨水畫下彎彎曲曲曲線的詩句,還有我寫下的自以為是的點評,并不讓我感到可笑,而是讓我自己感動自己,因為以后讀書再沒有那樣的純凈透明,清澈得如同沒有一點渣滓的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