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精心選編了100個聊齋事故,以獨特的人文視角向讀者展示另一個人情世界。因為囿于當時的社會背景,蒲老對愛情、對人生縱有萬千思緒,亦不敢表現得過于暴露。而三百多年后的今天,科技快速發(fā)展,經濟日新月異,只們將閱讀《聊齋志異》當作茶余飯店的談資,很多精華之外卻得不到理解和運用。為了解決這兩個矛盾,同時給世人以適當的提示和勸誡,本書借原文之妙,結合當代具體事例,將二者融會貫通,通過哲理的形式為您打造一枚全新的“鏡子”,讓您以觀其形,來明已身。本書不限原文篇幅的長短,情節(jié)亦有些微的出入之處,唯愿引領讀者去發(fā)掘更多、更深的哲理為已所用。有時一個淺顯的道理我們卻之不恭。待到避無可避時卻后悔莫及,不如及早防范,以求未雨綢繆之效。感性人人需要,或借于外物,或生于已心。用哲學的眼光看待事物,可以少走彎路又何樂而不為呢?